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水中两种常见的砷形态As(III)、As(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系统进行检测鉴定,利用C8色谱柱,探讨了甲醇含量、磷酸二氢钾浓度、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p H等测试条件,由此建立了水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以1.5 mmol/L磷酸二氢钾、2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5%甲醇作为流动相,调节流动相为p H 5.5,流速为1.4 m L/min,上述两种不同形态的砷可在5.5 min内得以有效分离,As(III)、As(V)检出限分别为0.001、0.01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0.005、0.03μg/L。该方法实现了对水中常见的不同形态砷(As(III)、As(V))的同时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在水质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直接显色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mLφ(HEl)=0.5的溶液酸化水样,10mL锌氨络盐吸收液,于0.6L/min抽空气30min,溶液吸收硫化物后吸光值稳定,水和废水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4%~101%,精密度为2.87%~3.27%。改进后的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酸化-抽气分离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3.
34.
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缓冲带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与土壤养分的流失,其建设与管理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缓冲带对径流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吸收上,对较大区域环境水质影响的研究不曾多见。为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更好效果,应对缓冲带的设计及各种缓冲带合理配置与布局作更深入的研究,并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5.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废水。本文首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工艺,然后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7.
采用混凝沉淀-厌氧折流板反应池-两极好氧生化工艺处理毛毯废水。在废水pH为4.63-6.95、CODcr为966-1990mg/L、BOD5243-497mg/L、SS焚344-436mg/L、色度400倍时,处理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该处理技术先进、可靠。  相似文献   
38.
蒸发法深度处理浓缩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填埋场渗滤液经反渗透工艺处理后产生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浓缩液,本文总结了以蒸发法处理浓缩渗滤液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原液pH越大,冷凝液中NH3-N的浓度越大、ODD浓度越小;有机物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初期,此后蒸发过程中有机物蒸发量与渗滤液蒸发量之间基本呈线性相关;而NH3-N的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后期。  相似文献   
39.
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调水调沙对颗粒态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调水调沙前、中、后期黄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升高,河口区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的分布差异变小,表明粒径是影响重金属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黄河口Cu、Zn相对富集,且调水调沙后其污染程度加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