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宗平  陶涛  罗凡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6,25(5):633-635
采用直接光照处理青山垃圾填埋场和流芳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结果表明,直接光照处理4h,COD去除率分别为31%和18%,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山垃圾填埋场中含有较多Fe和Cu等光催化物质及自身的光降解.直接光照对NH3-N和总-N的处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2.
城市垃圾管理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漳州为例,分析我国城市垃圾政策体系、管理体制、资金状况、产业化和市场调控机制的现状,提出城市垃圾管理方向和目标应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负担性、社会可接受性的基础上,以清洁生产、最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为指导,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按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垃圾管理新体制;依靠市场和政府双重动力,全方位、全过程、开放垃圾产业;建立多元化项目投资机制,提供城市垃圾管理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3.
环境雌激素及其降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结合近期国内外以及作者对环境雌激素降解的研究,指出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迁移、降解,环境雌激素主要降解途径为生物降解和光解;一般情况下多数不易降解,易富集,研究其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介了微囊藻毒素的形成、分子结构、危害及分析研究微囊藻毒素意义,然后从藻毒素样品的预处理、提取、分离和分析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客观评价了目前提取和分析藻毒素的各种方法,指出了其优缺点。在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进而达到满意的结果。以后随着性能更好的萃取头涂层材料的出现,SPME-HPLC联用技术在藻毒素分析检测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铁-柠檬酸,铁-酒石酸,铁-丁二酸,铁-草酸配合物在高压汞灯(λmax=313nm,250W)的照射下,能使活性艳红X-3B染料水溶液脱色。染料初始浓度在10mg/L~50mg/L时,染料脱色为动力学一级反应,脱色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大而降低。在pH2.0~3.0时铁-柠檬酸,铁-滴石酸,铁-丁二酸的染料溶液脱色效果较佳,在pH4.0时铁-草酸的染料溶液脱色效果最好。铁/羧酸盐配比对染料脱色速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较详细地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都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 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某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详细剖析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有害影响及机理,概述了其活性的鉴别方法和以色谱为主的检测分析方法。最后,结合雌激素降解的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等进行分析,指出环境内分泌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迁移、降解;一般情况下多数不易降解、易富集;研究其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含鱼腥藻AnabaenaHBl01水溶液中17α-乙炔雌二醇在250W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液中鱼腥藻AnabaenaHBl01能促进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随着水溶液中鱼腥藻AnabaenaHBl01的浓度增大,其光降解效率也增大,表明了鱼腥藻对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也研究了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其光降解效率比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效率高,总体上讲,藻具有催化光降解作用。探讨分析了鱼腥藻AnabaenaHBl01催化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的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38.
对铁羟基络合物体系的光氧化还原反应,及由此引起的对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降解作用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该研究,探讨了这一体系在光化学方法上,进行水处理应用中的可靠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9.
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壳聚糖的吸附性能,用苯甲醛保护壳聚糖氨基,通过与环氧氯丙烷和β-环糊精的反应合成了新的吸附剂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其对偶氮染料酸性红R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性红R的初始浓度、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酸性红R的浓度≤100mg/g时,合成物的吸附量随酸性红R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吸附量趋于平衡。合成物对酸性红R的吸附效果在pH为2~4之间最好。相比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2=0.8476),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规律明显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R2=0.9977)。吸附动力学采用了准一级速率方程(R2=0.8609)和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45)。β-环糊精接枝后的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平衡吸附容量可以提高20.2mg/g。  相似文献   
40.
淡水藻类对辛基酚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章娥  杨海真  汪蓓蓓  邓南圣 《环境科学》2009,30(12):3652-3657
选取辛基酚(4-OP)作为目标物,研究了水中2种常见淡水藻(小球藻和鱼腥藻)对辛基酚的吸附.结果表明,2种藻对辛基酚的吸附量都很大,且吸附迅速.小球藻在混合后的5 min内即吸附了4-OP初始浓度(2 mg/L)的20%,鱼腥藻在混合后的5 min内即吸附了4-OP初始浓度(2 mg/L)的46%.吸附在1 h即达到平衡.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辛基酚在藻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水溶液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很大,降低pH值有利于2种藻对辛基酚的吸附,pH值对小球藻吸附辛基酚的影响比对鱼腥藻大.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藻与辛基酚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藻的加入可使辛基酚荧光强度降低,随着藻浓度的升高,藻/辛基酚体系荧光强度不变,荧光光谱向红端移动,根据此结果推测藻/有机污染物体系能更好地利用太阳光中的近紫外光线,从而促进有机污染物光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