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针对西北地区水窖水低温低浊且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混凝工艺实现水质提升。通过研究混凝剂投量、助凝剂投量、pH等单因素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254、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以及其最佳水平。结果表明:采用PAC+PAM的组合处理窖水时,最佳工艺参数PAC投加量为52.08 mg·L-1,PAM投加量为0.32 mg·L-1,pH为8.03时,微污染窖水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5.8%、81.1%、48.6%。且在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模型中,各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助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pH;混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投加量。通过模型可信度分析证明: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混凝工艺处理水窖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雨雪水等非常规水源水质的净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以印染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褶皱角度对三维电极强化活性污泥系统(3D-EAS)处理印染废水的出水水质及DOM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系统电化学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揭示了3D-EAS对DOM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褶皱角度为30°时,系统具有最佳处理效果,出水TOC(23.78 mg·L-1)与TN(5.14 mg·L-1)最低,溶液电阻最小(2.11Ω),DOM的急性毒性由47%削减至8%.不同褶皱角下,各反应器出水急性毒性无显著性差异,但出水DOM的去除特征差异明显.R30(褶皱角度为30°的三维极板)和R60(褶皱角度为60°的三维极板)优先降解富里酸类、腐殖酸类性物质,而R90(褶皱角度为90°的三维极板)和R180(褶皱角180°为无角度极板)优先降解蛋白质类物质、可溶性微生物产物.由DOM分子与急性毒性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可知,不饱和高氧类化合物和脂肪类化合物与急性毒性呈负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发现,褶皱角可显著改变三维电极强化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3D-EAS中的优势菌属为Defluviicoccus、Sphingomo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