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585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福建省重点城市路面尘负荷及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并分析了福建省重点城市厦门、漳州、泉州和莆田城区具有代表性的57个地面扬尘和16个土壤样品的2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和碳成分等组成.不同城市粒径≤100μm的路面尘负荷平均值在6.99 g.m-2与10.11 g.m-2之间,而粒径≤2.5μm的路面尘(PM2.5)负荷平均值在4.0 mg.m-2和12.5 mg.m-2之间.不同城市土壤尘和路面尘PM2.5中浓度最高的元素都是Si、Ca、Al、Fe和K,路面尘中Ca元素明显富集,而主要人为来源的重金属元素如Cu、Pb、Zn、Cr在路面尘PM2.5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土壤尘.漳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二次离子NH4+、NO3-和SO24-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Mg2+和Ca2+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城市路面尘中有机碳(OC)的含量均高于济南、石家庄以及北京地面扬尘OC的含量,元素碳(EC)的含量均低于北京地区路面扬尘EC的含量.泉州和莆田两地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说明路面尘中OC和EC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质量平衡结果显示泉州和莆田路面尘PM2.5中含量最高的是土壤尘,其次为有机物.按化学组成特征对路面尘PM2.5进行聚类解析,得到受大气沉降影响、受土壤尘影响、受大气沉降和土壤尘共同作用以及受土壤尘和建筑尘共同作用4类样品.  相似文献   
72.
以我国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掺烧10%市政污泥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对前/后口废气、飞灰、炉渣及用于掺烧的污泥中17种二(口恶)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指纹分布特征.结合焚烧工况及处理设施,从生成机理角度探讨了二(口恶)英的排放特征、毒性当量浓度主成分特征及主要单体的排放因子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掺烧10%的市政污泥后,废气中二(口恶)英的去除率为99.4%,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固体废物中二(口恶)英含量为飞灰 > 炉渣 > 污泥.这说明采用高温焚烧和"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装置不会影响掺烧10%污泥的达标排放.指纹分布特征表明,前口废气以1,2,3,4,6,7,8-HpCDF和OCDD为主,后口废气以OCDD和OCDF为主;飞灰、炉渣及污泥中的主要单体为OCDD、1,2,3,4,6,7,8-HpCDD、OCDF、1,2,3,4,6,7,8-HpCDF.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口废气和飞灰中的二(口恶)英毒性分布特征相似;炉渣和污泥的毒性分布特征相似;后口废气有自身的特征.这说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经同一设施处理的废物中二(口恶)英排放特征相似.排放因子分析表明,2,3,4,7,8-PeCDF和1,2,3,6,7,8-HxCDF、1,2,3,6,7,8-HxCDD和1,2,3,7,8,9-HxCDD与总毒性排放因子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呋喃类(PCDFs)强于二(口恶)英类(PCDDs).  相似文献   
73.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敦煌阳关湿地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明显的特点。人为活动对该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的严重威胁。这也对该湿地功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敦煌阳关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阳关自然保护区内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规划湿地、开展湿地资源监测、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本文对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物质生活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餐厨垃圾也日益增多。目前餐厨垃圾技术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本文通过对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出三大主流工艺,为餐厨垃圾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本文应用东大别地区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重大地震事件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霍山地区的2次MS≥6.0级地震在深部地壳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970年以来的12次MS≥4.0地震在25 km深度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7.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78.
中草药种植区土壤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安国市中草药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以及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并对种植区土壤和草药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含量均值分别为12.9、 0.036、 15.6、 0.118 mg·kg-1,均低于相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以土壤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6个中药种植区中土壤 As、Hg、Pb、Cd达轻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18.75%、43.75%、0%、100%,且6.25%的种植区土壤Hg污染达到中度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2.5%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各地区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而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评价,各种植区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均<0.7,土壤环境清洁;绝大多数(>95%)种植区草药样品污染指数<1,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紫菀、知母对Cd的富集系数及白芷、北沙参对Hg富集系数均>1.因此,在中药GAP(优良农业生产)基地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中草药自身特性对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对桂林市3个城区交警按年龄、工龄、工种和性别比例采集尿样44件,测定和研究尿样汞浓度分布状况,并采集普通人群发样128件加以对照。结果表明,车流量越大,从事交警的工龄越长,交警尿样中汞浓度越高。从事外勤工作交警尿样汞平均浓度高于内勤工作交警。桂林市交警尿样汞平均浓度为(2.372±0.657)μg/L,是普通人群(0.348±0.193)μg/L的6.82倍。对交警与普通人群以及外勤交警与内勤交警尿样的汞浓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性均显著。男性交警尿样汞平均浓度为(2.429±0.628)μg/L,略高于女交警(2.114±0.722)μg/L。对不同性别交警尿汞浓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性不显著。无铅汽油的使用降低了大气中铅的污染,但汞的污染依然存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0.
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