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241.
针对 2011 年 6 月 3 日,因用户侧 35 kV 开关柜发生三相短路,导致石嘴山供电局220 kV步桥变电站4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和重瓦斯保护相继动作,主变压器三侧开关切除的故障,对绝缘油色谱、绕组直流电阻、电压比、频响法绕组变形及低压短路阻抗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压器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放电性故障,中、低压侧绕组均发生了变形和匝间短路,且低压绕组三相绕组出现了严重的断股。  相似文献   
242.
青春期双酚A结构类似物暴露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神经发育毒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结构类似物对健康影响相关研究少有报道。为探讨双酚A结构类似物长期暴露对个体抑郁行为的影响,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5、50 mg·kg~(-1)的双酚F或双酚S,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利用强迫游泳测试和悬尾测试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同时监测小鼠体质量增加和自发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持续4周的双酚F和双酚S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自发活动均无显著差异;5mg·kg~(-1)的双酚F或双酚S处理均不显著改变小鼠的抑郁行为,50 mg·kg~(-1)双酚F显著增加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50mg·kg~(-1)双酚S处理显著增加小鼠悬尾测试中的不动时间。研究结果提示高浓度双酚F和双酚S在青春期的暴露可导致成年后小鼠抑郁样行为异常,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43.
新导则下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为例,按照HJ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根据 该导则引入的“环境风险潜势”和“大气毒性终点浓度”等概念及导则所调整、改进的内容和要求,对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梳理,从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划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整个流程,并指出评价 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以期为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4.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处理(CK)、单独接种AM真菌处理(RI)、单独施加生物炭处理(BC)和二者联合改良处理(BC_RI),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小果白刺(Nitrariasi birica Pal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有机碳、营养元素(全N、全P和全K)、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多元分析手段,探究不同改良方式改良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有效改良沙化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处理(RI和BC_RI)小果白刺根系均观察到明显的菌根侵染现象,但RI和BC_RI处理间菌根侵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N、K、Ca和Mg含量,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及N、P、K、Ca和Mg含量;BC_RI处理与RI和BC相比,根部生物量及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I处理使得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了152.54%,BC处理使得土壤全P和全K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18.18%.各处理0.25~0.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最高,BC_RI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大粒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形成.与CK相比,RI和BC_RI处理显著降低细菌、真菌群落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各处理细菌及真菌菌门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RDA及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生物炭及二者联合改良方式对土壤基质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不同改良方式下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改良处理中核心物种组成具有差异性;BC和BC_RI较RI处理,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生物炭与AM真菌联合,弱化了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菌种)的核心地位.SEM结果显示,AM真菌和生物炭施用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别是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变化)是导致土壤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综上所述,不同改良方式对沙化土壤改良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对加速沙化土壤生态恢复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5.
针对具有根系瘤状物着生的文冠果植株,纯化并鉴定由根系瘤状物分离出来的内生细菌,分别采用铬天青(CAS)平板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平板溶磷圈法以及钼锑抗比色法分析内生细菌的产铁载体能力、产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溶磷能力.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分离纯化出瘤状物特有的9个菌株,分别命名为XSB1-XSB9,其中6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1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这9个菌株均能产生铁载体,其中XSB3、XSB4、XSB8、XSB9为极高产量菌株,XSB5、XSB6为高产量菌株,高产量以上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66.7%;9个菌株均能产生IAA,不加色氨酸时其产IAA的能力为10-35 mg/L,加色氨酸后,产IAA的能力为15-50 mg/L,且菌株XSB2、XSB3、XSB4、XSB5、XSB9产IAA能力与不加色氨酸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IAA的合成可能是以色氨酸为前体的色氨酸合成途径;这9个菌株均有一定的溶磷能力,菌株XSB1、XSB2、XSB4、XSB5溶磷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其溶磷量在50-90 mg/L之间,溶磷能力可提高19-29倍.综合分析认为菌株XSB4和XSB5产铁载体、产IAA以及溶磷能力都较强,值得作为备选菌株进行进一步的促生能力和促生机理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文冠果根际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抗性机制、提高文冠果的栽培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6.
糖厂以二效汽凝水取代原水回用锅炉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但含糖量过高的二效汽凝水回用锅炉后,将影响锅炉高效、安全使用。故此采用一级反渗透装置对二效汽凝水进行除糖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能够稳定在87.82%左右,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中压锅炉补充给水水质标准。建议拥有中压锅炉的糖厂采用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247.
四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Ⅰ:土壤呼吸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农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和丁硫克百威对两种土壤的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农药的品种而异;四种农药可刺激或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这种影响是非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248.
采用振荡吸附处理土壤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X)。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以提高AOX的提取效率,上述两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3 mg/kg和16.3 mg/kg, 4-氯苯酚作为标准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95.0%和77.7%~80.2%。两种方法测定实际土壤样品中AOX,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4%~19.2%。GSS系列标准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振荡吸附处理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在测定样品中AOX时测定结果区别不大,土壤中AOX含量与卤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49.
为了解我国华东地区鳜肌肉重金属含量现状,采集华东地区(江西南昌,安徽池州、滁州,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建德等)10个采样点野生鳜和池塘主养、池塘套养鳜样本共60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鳜背部肌肉中铬(Cr)、镉(Cd)、无机砷(As)、汞(Hg)和铅(Pb)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评估其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肌肉中Cd、Cr、Pb、As和Hg的总检出率为98.67%,总超标率为11.67%;其中,Pb、Cd和As超标样,分别占总样本量的28.33%、15%和15%,超标浓度为(0.612±0.111)、(0.181±0.031)和(0.474±0.035) mg·kg~(-1),71.43%的超标样分布于野生鳜群体;Cr、Hg的检出含量均低于我国鱼类水产品重金属的最高限量标准(GB 2762—2017)。3种养殖方式的鳜肌肉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Pb>As>Cr=Cd>Hg),野生鳜肌肉中重金属含量高于人工养殖鳜,池塘主养鳜与池塘套养鳜之间无明显差异。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华东地区鳜达到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仅Pb、As含量稍高,分别占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14.42%和21.54%。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所有鳜样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a~(-1))。野生鳜食用安全性低于人工养殖鳜,健康风险高于人工养殖鳜。上述研究结果为鳜水产品安全性评价与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50.
为提升专业气象数据在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方面的应用水平,以电网环境专题图的展现及应用为核心,提出一种基于电网GIS与多维气象数据深度融合的共享应用平台,并对其总体功能框架和技术架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同时设计了一套可实现电网环境专题图自动绘制及应用的内嵌系统,此系统通过划分气象数据与电网运行数据统一的规则库,利用GIS建模技术模拟绘制流程;最后对该平台如何实现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网环境专题图自动绘制及应用系统可作为连通气象环境与电网GIS应用的重要工具,可扩展及完善共享应用平台功能并实现电网运行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