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提出了以期望人口为核心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实际研究. 用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SDSMWRSCCB)计算了人口等承载力指标的预测值,把期望值和预测值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推断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2.
水功能区划的问题识别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和评价了现行水功能区划存在的3方面问题:尚未落实流域综合管理模式;以人类用水功能需求为区划基础,未考虑水生态系统的需水要求;管理目标体系不完整,忽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之间的耦合关系与近中远期的动态调控.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水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需水等理论或方法,提出补充现行水功能区划的3个协调对策:构建“源头控制”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协调人类需求用水功能与水生态需求功能;形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和近中远期动态调控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23.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适宜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合理性,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因子在内的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以专家调查意见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宁波市北仑区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环境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工业用地规划基本合理,3种工业类型大都布局在生态适宜区内.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东片区三类工业布局与宁波市总体规划不符,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4.
为了实现浑南新区的规划目标,必须对新区SO2 进行总量控制。本文利用A—P值法对浑南新区SO2 的总量控制进行研究,给出了整个新区SO2 的总量控制目标及规划中的各个高架点源污染源的总量控制目标,为新区总量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5.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6.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其可适用于大尺度、多断面、长时间的水质评价工作,旨在补充以往相关研究工作.其主要程序为:利用方差分析对各断面多年水质监测样本进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显著差异性分析,识别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样本,然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把上述样本进行聚类分组,最后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各组样本进行水质评价,并把此评价结果再分解到各断面各时段,此方法的特点为在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能大大减轻水质评价工作量,且客观可信、分辨率高,并能综合反映总体与个别特征.以辽宁省太子河为例,通过方差分析将2001~2003年6个断面的144个样本归纳为存在显著差异的74个样本,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9个相似组,相应的水质评价结果为2.7394、4.4306、4.0994、2.777、4.2192、4.1214、4.4129、4.4259、4.4359,与传统单项指数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落实到各断面,结果表明,2001~2003 年间太子河大部分断面的水质处于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   
27.
将IFMOPOMTCE该模型应用于昆明市旅游圈旅游环境规划优化的实例当中,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并采用情景分析和交互式调整的方法制定出两种方案。通过比较分析确定出适合昆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最优发展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8.
本义分析了我国新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规划的特点,提出了规划研究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给出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定量方法,并且确定规划方案中的水环境承载力,以此作为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文中以本溪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开发区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并做了供选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最后,计算分析了各规划方案的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  相似文献   
29.
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动力学,分析了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特点,然后以洛阳城市为例,建立了该城市排污控制子系统的SD模型。该模型以8个水平变量为核心,共选择了157个参、变量,其中待估参、变量的确定运用了历史统计、类比、选用规划值以及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等手段。并对摸型做了有效性检验,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选定了6个决策点和决策变量组作为决策变量,依此设计了6个策略。经对所有策略的运行结果分析,从中得出反映该系统最佳运行状态的策略5,该策略可作为决策者的供选方案。  相似文献   
30.
河流陆域环境交互区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陆域的生产生活活动也给河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研究两者交互区域的风险评估并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对于促进两个系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河流与陆域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分别对两个系统选取不同指标,河流环境系统主要考虑水体的水文、水质、生物、河岸带状况及压力等指标,陆域环境系统主要考虑社会压力指标、现有状态指标和恢复潜力指标,并将两个系统的评价结果带入风险评估矩阵对交互区域所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并对云南省昆明市市内盘龙江河段和老运粮河河段进行了实例验证与分析,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评估结果,为今后该地区水体污染治理方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