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660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将对湖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该工程所淹没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效率高,故淹没损失大;移民开发、工矿及公共基础设施搬迁用地大,移民开发将受到资金和生态环境的制约;补偿工程所占用耕地将对湖北省耕地占补平衡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效益。工程开工对湖北省土地开发利用是弊大于利。建议移民安置以外迁安置为主,后靠安置为辅,结合库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行开发性移民政策,移民搬迁用房和各项专业设施复建尽量少占耕地;库区土地开发应以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为主,以开垦荒山荒坡为辅,考虑从中线工程收益中拿出资金用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并补偿汉江中下游因调水而遭受的农业、航运及环境质量的损失。为了尽量保护农业用地的生产能力,引江济汉工程沿线的农田水利系统恢复功能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相似文献   
942.
本论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受试菌株,研究了N2菌对邻/间/对甲酚及其混合物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N2菌能以邻/间/对甲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但对3种异构体的降解速率各异.完全降解600 mg·L~(-1)的对甲酚仅需6 h,间甲酚则需24 h,但对邻甲酚的降解明显减缓;200 mg·L~(-1)邻甲酚48 h的降解率仅为11.38%.GC-MS结果分析发现,N2菌代谢甲酚途径主要为甲基氧化、芳环羟化,随后脱羧、开环裂解、降解转化至矿化,但3种甲酚的降解途径及酸性代谢产物的形成次序不一致.3种甲酚混合存在时可促进N2菌对其降解,这主要是因为混合碳源的协同作用减少了体系中因产酸过多引起的毒性,从而促进了N2菌对甲酚的降解矿化.  相似文献   
943.
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及土壤稀土污染治理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稀土资源开发过程对土壤、水体、大气、自然景观、人体及动植物体健康的可能影响,概括介绍了土壤稀土污染治理的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比较了上述3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以菌根修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植物土壤污染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菌根修复技术对植物吸收稀土元素的潜在影响及机制,并提出了菌根修复技术在土壤稀土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4.
以两种能引发赤潮的海洋微藻(针胞藻与三角褐指藻)为研究对象,对比微藻在f/2培养基中和其他微藻滤液中的生长情况,测定了两种微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的最大环境容量(K)和生长速率(r)等参数,利用逻辑斯蒂方程和Lotka-Voltwrra的竞争模型比较了微藻间的竞争力参数(α和β)。结果表明,针胞藻与三角褐指藻共培养的最大环境容量(K)低于单独培养的,对数期生长率u也较单独培养的小,而且针胞藻对三角褐指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α=3.03),而三角褐指藻对针胞藻抑制非常轻微(β=0.19)。这表明微藻间存在接触性竞争,而且在竞争中针胞藻占优势。  相似文献   
945.
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重点介绍了影响金属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各种因素及其毒性效应产生的机理,并对金属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希望有助于促进关于纳米材料生态风险的科研工作,推动发展规范其使用的指导方针,减轻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46.
细胞膜结合的雌激素受体(Cell membrane-bound estrogen receptor,cmER)介导了雌激素的非基因组作用,参与了乳腺癌等诸多疾病的发生,但是作用机制研究受限于能够有效区分cmER和细胞质内ER(Estrogen receptor)的标记手段.为了实现cmER的特异性标记,首先在体外分别表达含有A1、S6和ybbR三个不同短肽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比较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PPTase)-AcpS和Sfp对其的识别选择性.选取识别效率较高和特异性较好的A1短肽,将其构建到雌激素受体ERα的C端(ERα-A1),结果表明该偶联并不影响ERα的蛋白质表达及其在雌激素作用下的转录.进一步研究表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PPTase-AcpS可以以辅酶A-生物素(Coenzyme A-biotin)为底物,将生物素特异性标记到ERα-A1.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cmER介导的非基因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7.
对砌体填充墙进行加固以提高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安全可靠度是墙体抗爆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目前墙体抗爆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需求,利用落锤试验机进行了4片墙体的分级加载冲击试验。通过对冲击后墙体和加固材料损坏状态的定性分析,得知CFRP布和聚亚胺酯防护膜对墙体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效应,但在防护能力上,聚亚胺酯防护膜要优于CFRP布。  相似文献   
948.
郭月峰  姚云峰  秦富仓  祁伟 《生态环境》2013,(10):1665-1670
选择燕山典型流域6个林龄序列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5个林龄序列的山杏(Prunus sibirica)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替代空间样地测量法量化退牧还林后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以各组成碳库-林龄序列中的最大碳储量之和作为生态系统饱和碳储量,以未退牧的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作为初始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分析总结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牧还林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基本随退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碳储量随退牧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9、15、18、22及29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147.45、7461.67、7509.895、8468.375及8247.85 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695.44、6700.82、8011.86、8001.92及7981.92 g·m^-2;9、15、18、22、29及36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757.08、1071.3、1119.53、2078.01、1857.48及1312.21 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310.45、1621.49、1611.55、1591.55及757.08 g·m^-2。长期来看,研究区退牧还林对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可观的、积极的。研究结果对提高造林对碳汇影响的估测能力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政府参与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和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949.
以典型的再生水补水河流湿地为例,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河道不同空间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并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解析麻峪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以揭示再生水补水过程对河道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并尝试找出空间差异形成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随再生水干扰强度的增加,各类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γ-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门(Delta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ε-变形菌门(Epsilon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再生水影响下均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H值、DO(溶解氧)、TDS(总溶解固体)、ORP(氧化还原电位)、Sal(盐度)和NH4+-N(氨氮)与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空间演替紧密相关.CCA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再生水补水口的上游细菌群落与TN(总氮)、TOC(总有机碳)及重金属Cr、Ni、Cu具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这些污染物累积效应有关;补水口附近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则因补水口再生水水质不同而具显著差异,其中第Ⅱa类群主要受到水质变量pH值影响较大,而第Ⅱb类群与T(温度)、ORP和NH4+-N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补水口的下游细菌群落则因水体内源杂质及人为活动影响而同样与TOC及持久性痕量重金属生物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0.
人工模拟北京市清河水质,研究模拟人工湿地中植物收割对PAH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和填料对PAHs的去除均有一定的贡献率.湿地种植芦竹并添加填料后对2环萘、3环菲、4环芘和5环苯并[a]芘的去除率平均提高了34.82%、47.92%、19.70%和7.78%.湿地植物收割后,对萘、菲、芘和苯并[a]芘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31%、10.42%、21.21%和12.22%,且在收割后第2周期达到最大.植物收割后,第1周期的相对生长率最低(0.03~0.04cm/d),第2周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0.47~0.51cm/d),第4周期的相对生长率恢复正常水平(0.17~0.23cm/d);对PAHs的去除率在第4周期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