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微塑料对水中铜离子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微塑料作为载体可与水中重金属、抗生素结合进而形成复合污染,这改变了污染物原有的环境行为与危害性.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是评价其环境风险及毒理学机制的前提.目前有关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颗粒作为代表,研究了微塑料在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中对Cu~(2+)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并就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分别对TC和Cu~(2+)表现出更大的平衡吸附量;复合体系中,GPPS对Cu~(2+)和TC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HDPE,且2种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均较单一体系有所提高.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微塑料吸附过程的描述更为合理,吸附过程可划分为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2个阶段.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更符合实验情形.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对Cu~(2+)和T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178、 0.257、 0.334和0.194μmol·g~(-1),而在复合体系中,相应的饱和吸附量则分别增大至0.529、 0.411、 0.471和0.341μmol·g~(-1).表面形态特征及化学官能团的不同是导致GPPS和HDPE吸附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体系pH影响微塑料和吸附对象的存在形态及表面电性,继而影响平衡吸附量.环境温度在15~35℃范围时,提高温度不利于微塑料的吸附.Cu~(2+)和TC在共存条件下可产生协同效应,络合物的形成及相互间的桥接作用使得二者更易于被微塑料吸附.  相似文献   
112.
利用有机酸(柠檬酸和EDTA)螯合载铁改性生物质炭,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的迁移有明显的效果。添加柠檬酸和EDTA改性的生物质炭处理后,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含量减少百分率较未改性生物质炭平均增加了1.46倍、2.05倍,Mn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为8.63,5.61 mg/L,且此时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迁移减少率分别达44.81%,64.08%。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浸渍法将钨负载在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152上,制成了催化剂W/D152.实验研究了浸渍钨溶液p H值、温度、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氧化去除二苯并噻吩(DBT)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电镜扫描(SEM)对W/D152的微观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5,温度为30℃,2.5%(质量分数)的含钨溶液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脱硫效果最佳;初始溶液含硫量为400 mg·kg-1,最高去除率达到99.1%,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约为3.52 mg·kg-1,达到了总含硫量要求小于10mg·kg-1的欧五标准.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钨成功负载在树脂上,并形成一层薄层.W/D152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仍可达到欧五标准.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1091 min-1.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分析了宝应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围绕其农业大县和水乡特色两大生态优势,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等方面,开展宝应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15.
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能源结构特点,新型煤化工产业近年来得到大力推进,尤其煤制气项目发展迅速,而煤化工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文中介绍了煤制气废水来源、特点、处理难度,依照煤制气废水的常规处理流程,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国内外煤制气废水处理应用实例及技术研究现状,指出废水处理关键问题,为解决煤制气产业废水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人体防电磁辐照的安全限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是何等的复杂,以致不少专家或学者将不妥的量值作为标准。作者在大量调测,亲身体验和界面研究之后,为了去伪存真,还科技之本来,推出了符合系统工程之要求的防电磁辐照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117.
德国的《循环经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0月德国一部新环境法律──《循环经济法》正式生效,该法核心思想是促使更多的物质资料保持在生产圈内。《循环经济法》生效前.德国已经实施避免和再利用废物的一系列相应措施。根据联邦统计局最新数字,1993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为7700万吨、约占全部废物的23%,全部废物量比1990年减少10%,(从3.74亿吨降至3.374亿吨)、利用率从20%/提高到2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减少20%、利用率达60.6%(1990年仅为45.8%)、垃圾的利用率从13.8%提高到29.8%。《循环经济法》明确规定,生产中首先避免产生废物、否则必须对…  相似文献   
118.
潘坚云  梅名庆 《灾害学》1997,12(4):89-93
对震灾危机状态下的获胜心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灾时心理获胜的三个步骤,探讨了如何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树立获胜心理.  相似文献   
119.
南京市酸雨状况及近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星梅 《环境科技》1995,8(3):11-17
通过对三个降水国控点监测数据分析,观察南京市酸雨近年来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南京酸性降水发生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郊县上升幅度大,城区略好转,此乃乡镇工业发展较快且全市重点源均集中于郊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0.
总结了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及对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