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问题、环保政策的不同,排放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各阶段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背景、环保政策及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炼化行业水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2.
PHAST软件在环氧乙烷罐区事故后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HAST软件对某环氧乙烷罐区泄漏后事故后果进行了分析,毒性、火灾、爆炸的分析结果为企业和消防救援部门了解环氧乙烷泄漏的危险,有效地建立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王峰  王世新  周艺  阎福礼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259-2266
基于Ⅱ类水体短波红外(Short-Wave Infrared,SWIR)波段离水反射率为0的假设,提出一种反演Ⅱ类水体上空气溶胶参数的算法(CaseⅡWater Algorithm, C2W),并与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太湖站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0.670μm与0.870μm两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与实测值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74、0.971),在气溶胶光学厚度τ>0.2时不确定性在Δτ=±0.03±0.05τ范围内.11期气溶胶有效半径(Aerosol Effective Radius,AER)数据中,9期的不确定性在±25%范围内,另外两期数据的不确定性在±30%以内.反演精度符合MODIS气溶胶产品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4.
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各地区水资源情况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论文利用2007和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30个地区(未分析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水足迹转移量,并结合源-汇系统理论,从源-汇地分析水资源网络地区间流动格局.最后,构建生态网络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地区间水足迹的控制、依赖关系以及水资源网络的芬恩循环指数和系统鲁棒性,结果表明:(1)水足迹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黑龙江和新疆地区,水足迹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2)在源地系统中,黑龙江等八省区是重要的水足迹源点,多数源点省区的水足迹外向度系数有减小的趋势,各地区对水足迹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汇地系统中,汇聚力系数较大的地区为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北京和天津的依赖度系数很大,多数地区的依赖度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3)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控制关系,北京、天津等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4)水资源网络的循环性较差,2007和2012年仅有江苏和广东地区的贡献率较高;另外,整个水资源网络的系统鲁棒性偏向于冗余度更高、效率更低的一侧.各地区水足迹转移和空间格局分析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区和产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外、内源营养盐对沉水植物和丝状绿藻之间生态学关系的影响,该研究以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Makino)和孤枝根枝藻(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am Kütz)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沉积物-密刺苦草-孤枝根枝藻”处理系统,分析测定了不同营养盐负荷下水体理化因子、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密刺苦草和孤枝根枝藻的生长指标。研究发现:(1)非持续性输入外源营养盐能够导致水体TN和TP浓度较短暂地周期性升高,沉积物持续性营养释放是主导水体N和P浓度稳定的关键因素。(2)在TN和TP浓度分别不超过14.39和3.93 mg/L的水体中,密刺苦草通过调节植株生物量分配来适应营养盐负荷,其增加生物量的形式是植株增高(较对照增加15%~25%)和分蘖数减少(较对照减少12%~43%)。(3)外源营养盐促进了孤枝根枝藻的生长(生物量较对照增加65%),其中N(水体TN>10 mg/L)能够影响孤枝根枝藻在水体中的生长位置,孤枝根枝藻的遮阴作用抑制了密刺苦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
阐述了首轮在用电梯下行制动试验的合理计划安排,分析了在用电梯下行制动试验中可能存在的设备和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在用电梯下行制动试验正确的试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对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给出了判定意见。  相似文献   
97.
中国不同交通模式的可达性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网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可达性空间格局差异对引导人口分布和交通设施合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2 317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法,通过构建可达性指标分析了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及综合交通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公路可达性形成了以郑州、武汉、合肥为中心的"核心-外围"模式;铁路形成了以京沪线为轴线,沿铁路干线分布的带状结构,最优区已南移至合肥及南京;机场可达性形成了以各个枢纽机场为核心的"轴-辐"结构;港口可达性由沿海向内陆降低;综合交通可达性由东向西降低,具有反自然梯度特征。4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约有70%的县域超过平均水平,与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东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但存在区域内的不均衡现象。最后对各交通方式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8.
生物修复制剂在溢油污染海岸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修复制剂是解决溢油污染的"终极策略"。常见的生物修复制剂主要包括生物强化制剂和生物刺激制剂。在实验室条件下,生物强化制剂能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然而并不能证明生物强化制剂在现场应用时的有效性。然而,大量实验室和现场研究表明,生物刺激制剂能有效地促进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并且生物刺激效果好于生物添加效果。生物刺激制剂的选择依赖于受污染环境的特性和营养剂本身的特性。如果营养释放速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缓释肥料是最为理想的营养源。水溶性肥料在低能、细砂质、水动力有限的海岸线更为有效;亲脂性肥料更适于高能、粗砂质的海滩或者有较少露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
炼油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炼油废水为碳源,构建双室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接种液、外接电阻等电池启动条件,以及电导率、pH值和缓冲溶液强度等溶液性质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利用微生物燃料处理炼油废水,COD去除率(52±4)%,含油量去除率(81.8±3)%;利用废水中存在的原生菌即可启动电池,但启动期长,外加接种液可快速启动电池;启动时外接电阻的大小对电池稳定运行后的输出功率有明显影响,对电池内阻影响相对较小,当启动外接电阻为2 000Ω,电池输出功率最大,为288 mW/m3;随阳极溶液电导率电池增大,电池内阻降低,输出功率升高;pH值变化对电池阳极电势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电池输出,当溶液pH为9时,电池输出电压最大(388 mV),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电池产电;随着缓冲强度的增大,电池输出电压增大,且PBS缓冲强度的增大可从电导率增大和改善质子传递条件两方面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100.
共基质和无机盐对原油降解菌株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原油降解菌X3,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2.6%,经鉴定X3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利用生物摇床对X3菌株降解原油的实验发现,共代谢基质α-乳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促进作用,可使原油降解率提高到80.3%;而葡萄糖和蔗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抑制作用。Fe2+对X3菌株的降解原油也有促进作用,在α-乳糖和Fe2+的共同作用下,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82.3%;K+和Mg2+对X3菌株降解原油则有抑制作用。在FeSO4质量浓度为0.2~0.3mg/L时,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FeSO4质量浓度继续增加,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