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一科学的计划、规划必须以对现状的科学评价为基础。就是说,要有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计划,必须有切合实际的环境污染现状的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也要有客观的估计。在前一段,我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新路?从许多文章和文件中,通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即“我们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言下之意,我国现在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并没有重蹈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笔者确实希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要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52.
氟是地壳上分布广泛的元素。它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人体对其吸收累积过多或过少都能罹致病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氟危害问题,特别是由环境巾氟过量引起的危害更为突出。首先,我国有面积广大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区域人口达几千万,是我国至今仍存在着的重要地方病之一。其次,由工业生产引起的氟污染也极其严重,突出的例子是包头地区,其氟污染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引起对畜牧业、农业  相似文献   
53.
大型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评价,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工作。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这样举世瞩目的工程,可借鉴的经验更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需不断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4.
当代,人类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酸雨污染,水资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壤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多种类有毒物质危害,垃圾成灾,地面沉降等问题的发生、发展、累积和迭加,影响遍及全球,危及全人类。  相似文献   
55.
陈勇  陈国阶 《四川环境》2005,24(1):10-13,51
本文以川西北牧区为例,探讨了定居聚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并针对目前川西北高寒牧区定居聚落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生态环境预警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质量恶化进行预测,并提出及时的警告,论文对环境影响强度、环境影响累积量、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标准,环境容量,环境影响响应、环境影响后果的概念作了较准确和规范的阐述,对不同生态环境预警类型进行分析,并给出定理评价的数学表达公式。  相似文献   
57.
建设项目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时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的不同时段受影响的环境因子不同,数量不等,强弱不均。环境影响时间分布的类型可大致分为:(1)离散不连续分布,包括一次性突发影响,周期性影响、随机影响;(2)连续分布,包括短期影响、长期均匀影响,长期累积影响;(3)永久性不可逆影响。  相似文献   
58.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贾滨洋 《四川环境》1999,18(4):1-6,11
成都市城区“三河”水体的污染严重,污染物浓度高于进口断面数倍,岷江,沱江的石油类,有毒类,有机类等属于严重污染。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人口膨胀,产业的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增加,废水的排放量大,处理率和达标率却低。化肥和固体废物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9.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四川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国阶 《四川环境》2000,19(2):4-7,12
可持续发展是接受当代全球人口、资源、环境挑战应运而生的新战略思维。四川省严重的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唯一正确的选择。为此,应该科学地评价四川省的资源,正确认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建设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0.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的顺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