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峡移民的出路在于库区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移民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解决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的正确战略应该是将库区作为一个综合开发的整体,以库区的持续发展作为移民安置的基础,坚持移民成功应达到的经济标准、社会标准和环境标准,将发展二三产业作为移民就业的重点,按适应21世纪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库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增加对库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72.
本文所指范围西起四川攀枝花市、东至湖北宜昌市,包括金沙江下游和川江沿岸一带6个市,近30个县(均不计湖北部分),以四川辖区为主体。面积约15万km~2,人口3000万人左右。它地处川鄂滇接壤地带,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西南的核心与精华。这一地带的开发,对振兴长江上游经  相似文献   
73.
贫困山区名牌战略初探:以渝鄂湘黔接壤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渝鄂湘黔接壤区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山区。在这里,开发名牌产品,实行名牌战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有可能发展成为名牌的产品包括:历史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传统产品;山区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拥有较强的科技含量又已有质量优势的工业产品;以天然植物为开发对象的现代生物化工产品;精美的少数民族工艺产品等。推行名牌战略,应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搞好计划;应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名牌产品;对有潜力的产品应分层次、顺序,先  相似文献   
74.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测试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生产力、稳定性、维持性和公正性四个方面对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充分考虑成都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和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效益、人口及生活质量、资源与环境、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个层次的41项目标;并着重从产业经济、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保护和城市集约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5.
长江上游水质与产业密度关系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上游(四川省)各地、市、州水质及相应地区产业密度的分析,以地区水质P'j 为自变量,以产业密度′为因变量,以1+ 5P'j 和lnG′作散点图并进行数学拟合,得到四川省水质与产业密度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求导并令导数等于1,得P'j= 0.402,G′= 141.71; 当′≤141.71万元/km2 时,水质的变差速度小于产业增长速度,当′> 141.71 万元/km2 时,水质的变差速度大于产业密度的增长速度. 在考虑四川省经济发展时要注意到这个关系. 在产业密度大于141.71 万元/km2 时,为保护水环境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必要的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和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76.
汉江流域经济发展评价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纬度的腹心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已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但目前发展水平尚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存在交通不便,资源不丰,开放不够,投资能力小等不利因素。流域的发展主要面向长江产业带,面向沿海和太平洋,实行点轴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产业集约化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GDP增长速度减慢,居民收入降低,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萎缩,劳动就业压力加大;退耕还林区粮食产量减少,农民生活受影响。当前,在两大工程实施实施过程中,出现虚报退耕面积和造林成果数字,一刀切,重视经济林、轻视生态林,林种和种植结构雷同,林区欠帐无法偿还,地方资金不配套,退耕后农业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退耕和“天禁”与区域脱贫、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生态类型区实施;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应加强科学规划,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集成,创立新的农林牧复合种植模式、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8.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00Km.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当代又是我国经济精华区域之一.长江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交界的三峡峡区之内,它于干流之上将长江拦腰砍断。这样在一条交通繁忙、人口密集,上游控制面积达180万 km~2的巨川大河上建坝,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除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外,对生态与环境、人口与资源、社会与经济、近期与远期等也将产生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79.
长江水质评价与沿江产业发展决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良好,攀枝花以上江段属一类水,以下江段绝大部分属二,三类水,但长江干流大中城市江段已出现岸边污染带,达不到三类水要求。长江沿江城市内河均已受到较严重污染,许多内河达不到四、五类水要求。沿江湖泊、城市内湖和自来水取水水源也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长江水质污染与沿江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仍可在沿江布局新工业和耗水企业,但主要应布局在中上游或稀释能力大的江段;沿江工业发展不宜超速;应搞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地区宜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第三产业;抓好自来水厂选址工作,严格禁止在水源水附近上游布局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