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选择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在国内外应用情况,提出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和程序。阐述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对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土壤清洗和植物修复在我国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洱海不同类型湖滨带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出苗及生长的特征,在2010年3月和6月(菰的主要出苗和生长季节)调查洱海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不同基底高程上菰生物量、密度、植株叶片数、植株高度等的变化,分析洱海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湖滨带基底高程的降低,洱海湖滨带菰的密度、生物量、单株叶片数呈先增高后快速降低趋势,株高则呈增大后基本不变的趋势;从株密度及生物量看,随着3—6月洱海水位的降低,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菰生长的最适基底高程都随之下降,3月为1 964.85 m,6月为1 964.55 m,所对应的水深均为0.3 m.3月和6月湖湾型湖滨带能够出苗良好的基底高程比非湖湾型分别低了0.3和0.6 m;随着水位的下降,湖湾型湖滨带菰出苗良好的范围向水下延伸,但在非湖湾型湖滨带,出苗良好的最低高程几乎不变.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菰出苗和生长的差异显示出其影响因素不同,在湖湾型湖滨带,水深动态变化是主要影响因子,而在非湖湾型湖滨带,风浪作用和水深动态变化存在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近年来,农业农药废水治理技术方法及其治理效果,展望了新的农药废水处理技术。同时指出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将成为我国吡虫啉农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物理和生物组合扰动对底泥微界面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忍  李大鹏  黄勇  刘焱见  陈俊 《环境科学》2015,36(11):4112-4120
借助Rhizon间隙水采样技术、Unisense微电极技术,解析了物理扰动和摇蚊幼虫组合扰动对底泥微界面和微环境特征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组合扰动、生物扰动均导致溶解氧渗透深度(OPD)、总氧气交换速率(TOE)、含水率、总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并保持在高于对照实验的水平.并且,组合扰动下,这些指标随着物理扰动强度增加而有所增加.对于Fe2+而言,组合扰动和生物扰动均导致Fe2+含量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实验.Fe2+、含水率、总微生物活性在底泥0~4 cm内受扰动影响变化幅度较大.这可能是内源磷形态转化的"活性区域".对组合扰动下OPD、TOE、Fe2+、含水率、总微生物活性与物理扰动强度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各拟合方程均符合2阶多项式,且当扰动强度≥34 r·min-1,组合扰动对上述指标产生"跃变式"叠加作用.这种改造效应可能是内源磷形态转化的主要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65.
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菌的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微生物,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重庆烟田健康土壤中分离根际微生物,纯化后得到了59株真菌。用滤纸片法从中筛选出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拮抗效果的真菌,其抑菌圈为10.0 mm。其抑制活性优于或接近于近期发现的其他生防微生物。测定该株活性真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区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全细胞脂肪酸属性未被收录于TSBA6脂肪酸数据库,而根据形态学观察结果,以及对所获rDNA ITS区序列的分析,鉴定该株真菌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相似文献   
66.
67.
脉冲载荷形状对锥壳瞬态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锥壳结构瞬态响应试验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而所要施加的脉冲载荷形状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锥壳在侧向脉冲载荷作用下,脉冲形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作用冲量相同,作用时间一致且远小于结构响应周期的条件下,脉冲形状对壳体的瞬态响应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文蛤养殖水体中重金属Cu的安全限量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沉积物因子,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重金属Cu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Cu的动态监测和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文蛤富集Cu的动力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1为71.18、排出速率常数k2为0.03,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平均值为4283.86。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对重金属Cu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根据双箱动力学模型推算出来的文蛤养殖水体中Cu的安全限量值为0.017mg·L-1。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文蛤富集动力学研究的。通过对比室内模拟实验与实地调查所得BCF发现本研究得出的Cu的安全限量值略高于现有标准。  相似文献   
6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反恐领域应用广泛的穿墙探人雷达的系统原理,分析了穿墙探人雷达的系统组成,介绍了穿墙雷达超宽带脉冲发射、接收系统、天线及信号采集控制系统等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通过搭建人体微动雷达探测实验平台,对穿墙探人雷达技术进行了原理验证。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粉煤灰的肥效和以过滤法提高粉煤灰肥效的途径了研究,并对粉煤灰过滤经混凝后的丝厂废水制成的粉煤灰合肥的肥效了田间试验,证明其具有与优质农家肥同等的肥效,且不会导致重金属的污染,该肥的含氮量可通过稍加处理而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