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措施,进而对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假设;基于理论假设,考虑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人因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展开相关的干预试验,建立了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并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产生0.171和0.160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安全干预比人因安全干预的干预效果好;②管理安全干预实施后,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③人因安全干预实施后,班组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2.
冰川环境耐冷菌的冷适蛋白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离交和凝胶层析对“中国冰川1号”耐冷菌BacilluscereusSYPA23所产的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与中温酶相比,该蛋白酶具有较高的低温催化活力,其最适催化温度为42℃,适宜pH为7.0~8.5,SDSPAGE测定的分子量(Mr)为34.2×103.金属离子Mn2 、Ca2 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u2 、Hg2 、Pb2 、Co2 对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该酶属金属蛋白酶,其活性受EDTA强烈抑制,不受PMSF抑制.该蛋白酶具有低温酶典型的热不稳定性,0℃下半衰期24h,但Ca2 和一些低分子醇类物质能提高其稳定性.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该蛋白酶在低温下对底物亲和能力高,在较宽温度范围内(25~45℃)均保持着较高的催化效能.图7表3参17  相似文献   
83.
沃洲湖景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将给沃洲湖的水质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分析了沃洲湖水质保护的重要性,目前的水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叠图分析技术对湄洲湾开发区海水污染造成的养殖业经济损失及各污水治理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最佳排污方案,为该区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两山论"的核心是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维护环境质量底线,守好生态家底。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环境管控分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城市水环境质量底线体系与技术方法。首先,基于地形、水文、行政边界等基础地理信息划分汇水单元;其次依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地表水资源量确定水环境容量,结合水污染排放格局,评价水环境承载力;第三,基于水环境相关重要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重要保护地,识别出高功能水体;最后,确定水环境管控分区、允许排放量及管控措施指引,提出水环境质量底线。  相似文献   
86.
利用3期(2000、2005、2010年)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对长江中游地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存在6种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二者面积约占全区域总面积的58%和31%。各生态系统面积大小依次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绿色生态空间主要呈环状结构分布。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中部江汉平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则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地区和鄱阳湖地区。10年间,区域内生态系统均发生明显变化,以城镇生态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增长约25.45%。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幅度最小,约为0.03%。空间转移最显著特征为农田生态系统转为城镇生态系统,呈现极端非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87.
根据2013年8月对辽东湾海域拖网采集的127个生物体样品石油烃含量测试结果,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评估生物体石油烃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为2.76~41.81 mg·kg-1,平均为12.19mg·kg-1;整体石油烃含量具有软体腹足纲甲壳动物蟹类软体头足甲壳动物虾类鱼类,内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的特点;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与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水体石油烃含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2年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体石油烃含量高于2007年和2013年,表明调查海域2012年以前存在明显的石油烃输入;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体石油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8.
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战略意义,研究提出了"发展必绿色、绿色即发展"的两层本质内涵,阐释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的辩证统一性。从本质内涵出发提出了强化内生发展机制、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明确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投资、促进绿色权责共享的绿色发展五个基本要义,并提出了优化生态环保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89.
构建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40多年的环境保护是一个环境质量管理主体地位日益上升的发展历程。本文提出,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由目标层、执行层和保障层3个层次组成,环境质量目标决策起着引领性作用。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主要通过企业、政府、公众、市场"四元"共治来实现。环境质量管理转型亟需夯实法律改革、体制创新、空间管控、投入有效、科技引导五大保障和基础。  相似文献   
90.
李焱  赵纪光  凡明  陶文亮 《化工环保》2016,36(3):317-320
采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固定床活性炭干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模拟,并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模型验证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对活性炭干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脱硫过程中床层高度、进口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吸附温度等工艺参数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床层高度增加,SO_2脱除率提高;随进口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增加,SO_2脱除率提高;在吸附温度为100~160℃的范围内,随吸附温度升高,SO_2脱除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