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外源酶对秸秆堆肥进程的影响及腐熟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韩玮  何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742-3749
为探讨外源酶制剂对秸秆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堆肥试验研究了分别添加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纤维素酶与蛋白酶混合添加情况下堆肥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堆肥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蛋白酶配合使用对堆肥中纤维素的降解及氮素释放都有较强的促进效果,与对照处理相比,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4.9%,C/N降低了18.4%,发芽指数提高了6.0%;单施外源纤维素酶主要是促进了纤维素类物质降解速率,显著提高了发芽指数;单施外源蛋白酶则显著促进了含氮物质的分解,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提高;通过对E4/E6、NH+4-N、NO-3-N、C/N、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纤维素酶与蛋白酶的配合使用对于促进堆肥腐熟效果最佳,其次是纤维素酶堆肥和蛋白酶堆肥,常规堆肥腐熟程度最低.可见,纤维素酶与蛋白酶配合使用对堆肥腐熟有更好的促进效果,可以推测外源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对于促进堆肥腐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SBR反应器和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同步反硝化聚磷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好氧方式下驯养的生物除磷污泥,在厌氧期之后供给硝酸盐,则污泥可以很快实现同步反硝化聚磷.聚磷前厌氧阶段的存在是实现反硝化聚磷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在没有NO3-干扰而且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下,最佳厌氧时间为60min.先于缺氧期微生物接触硝酸盐,会使反硝化聚磷减弱甚至丧失.缺氧段NO3--浓度是影响反硝化聚磷效果的因素之一.在厌氧(2h)-缺氧(1h)-好氧(2h)的试验条件下,当NO3--N浓度由5mg/L上升至20mg/L时,其反硝化聚磷效率由11.9%上升至48.7%.但NO3--N浓度提高到了20mg/L以上时,其效率提高得不很明显.好氧段的存在不会使诱导形成的反硝化聚磷消失,但缩短好氧时间有助于提高DNPA在除磷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正60多年前,万里长江第一桥,举全国之力;60年后,在武汉的一家建桥企业,高峰时同时开建10余座跨江大桥。目前仅在长江上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就接近200座,惊涛骇浪之上,不断刷新中国和世界纪录。60年来不变的是"好好建桥,建好桥"时光倒回63年前的10月,武汉长江大桥铆钉铆合钢梁将近一孔时,检查人员发现铆钉与孔眼之间存在最大2毫米缝隙,出现松动,钢梁拼接和铆合作业当即停工,直至1个月后新的铆钉完全填  相似文献   
14.
体能训练作为高校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训练内容,是一项长期进行的体育课程,通过体能训练,大学生运动员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及运动机能,还有助于其获得更好的体育成绩。然而体能训练过程中,亦存在若干安全风险因素,若对这些运动风险因素处理不当,轻则导致体能训练效果不佳,重则会影响运动员身体健康。基于此,不管是高校运动员教练,还是大学生运动员,为了保障体能训练的安全,均需要讲究体能安全训练策略,确保在身体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有效开展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长泥龄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磷的去除率,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系统污泥龄一般控制在15 d左右.污泥龄越短,剩余污泥排放量越大,污泥处理费用越高.为探明长泥龄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厌氧/好氧(A/O)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以无水乙酸钠、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为混合碳源,模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泥龄分别为12d、20d和48 d的生物除磷系统出水总磷质量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研究污泥龄与胞内聚合物PHB(聚羟基丁酸)和PHV(聚羟基戊酸)质量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进水COD为450 mg/L,总磷质量浓度达8 mg/L的城市生活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由于碳源充足,污泥龄达到48 d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质量浓度长期稳定达标,长泥龄不会影响除磷效果.由于我国生活污水水质的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最佳污泥龄约为48d.污泥龄对聚磷菌体内的PHA(聚羟基烷酸)质量比及组成有重要影响.随着污泥龄的增长,PHA总量增加,聚磷菌得到了更多的吸磷驱动力,好氧时间不断减少,除磷效率不断增加.随着污泥龄的增长,聚菌体内的PHV质量比增加,而PHB质量比基本不变,因此PHB在PHA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污废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玮 《环境科技》2004,17(3):8-10
阐述了运用BOD5/CODCr比值以及BOD5/TOD比值两种方法来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前者在较为全面地分析BOD5和CODCr的测定中遇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行性,最后认为该评价方法比较粗糙,可信度不高。应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评价,后者在论述TOD的组成、可降解率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用BOD5/TOD比值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可行性,认为该方法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污泥含磷量与脱氮除磷系统污泥膨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娜  袁林江  陈光秀  韩玮 《环境科学》2009,30(10):2981-2987
采用人工废水,将2套接种了优势丝状菌不同的污泥、以A2/O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进水磷酸盐浓度由10 mg/L逐步提高到30 mg/L,研究了系统脱氮除磷过程中污泥含磷量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探讨了污泥含磷量、丝状菌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进水磷浓度从10 mg/L提高到20 mg/L和30 mg/L,1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2.5%提高到8.17%和9.23%,污泥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10 mL/g迅速增加到300 mL/g左右,之后回落并维持在135~15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至8%以上,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污泥的沉淀性,对污泥膨胀起到抑制作用.2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1.89%提高到6.77%和6.95%,污泥的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38 mL/g上升到190~320 mL/g之间,并维持在280~30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对于2号反应器膨胀污泥的沉淀性能没有改善.这2个反应器污泥沉淀性变化的差异是由于1号反应器污泥中的浮游球衣细菌在环境诱导下进行了生物除磷作用,使得污泥的比重增大,从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2号反应器中无浮游球衣菌,因而污泥沉降性没有改善.污泥...  相似文献   
18.
奎河污水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玮  何康林 《环境技术》2004,22(3):42-45
详细阐述了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及测试方法。采集奎河断面污水,分析测定其化学耗氧量(CODCr)和生化需氧量(BOD5)。用BOD5/CODCr比值评价其污水的可生化性,并应用瓦勃氏呼吸仪测定生化呼吸线和相对耗氧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奎河污水是可生化的。这为城市污水处理厂选择污水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胞外聚合物蓄磷能力及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人工模拟城市污水,对不同污泥龄(SRT)下厌氧/好氧(A/O)交替运行的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进行监测,并对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所包含的总磷质量、EPS中吸附的总磷质量以及细胞吸收的总磷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SRT小于48 d时,A/O-SBR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系统均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连续监测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小于0.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EPS具有一定的蓄磷能力,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EPS含磷量(简称EPS含磷量)不超过10 mgP/gVSS,而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的细胞含磷量(简称细胞含磷量)最高可达38 mgP/gVSS.EPS含磷量不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EPS含磷量约为10 mgP/gVSS;而细胞含磷量会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细胞含磷量在20~38 mgP/gVSS之间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细胞含磷量始终大于EPS含磷量,水中的磷酸盐主要以聚磷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在一个厌氧/好氧交替的反应周期内,EPS含磷量并不是一直保持在10mgP/gVSS,而是出现波浪形变化趋势,有时甚至可高达20 mgP/gVSS.这种波动能够调节聚磷菌(PAO)胞外磷酸盐浓度,有利手聚磷菌抵抗高磷酸盐负荷.但在反应结束时EPS含磷量又会恢复到反应开始前的水平.因此,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主要起缓冲作用,是胞内聚磷合成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20.
生物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个工作容积为6L的SBR反应器(1#和2#)分别进行人工废水的脱氮试验研究,其中1#进水是以醋酸钠为碳源,2#以淀粉为碳源,2个反应器进水的COD、氨氮、磷酸盐和硝氮浓度一致.2个反应器均按缺氧76min-好氧294min交替的模式运行·在COD/NO-3N比为8.76:1(400 mg·L-1:45.67 mg·L-1)和15.03:1(400 mg·L-1:26.61 mg·L-1)2种水质条件下.考察了2个反应器对COD、氮和磷的脱除情况.结果表明.2种碳氮比下,1#反应器为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对硝酸盐和COD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对磷基本不能去除;2#反应器在缺氧段发生反硝化脱氮作用,在好氧时段发生硝化作用,同时伴有明显的磷去除.这种现象稳定持续,致使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明显增加.结合pH、DO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判定这是一种新型的非传统生物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