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81.
随着乙炔(氧炔焰)切割和焊接金属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因乙炔气割枪乙炔气阀门未关闭(或未完全关闭),乙炔通过气割枪头泄漏在工具箱内集聚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具大的威胁,教训十分惨痛。  相似文献   
182.
通过研究高含硫气田钻井完井后套管保护液对钻井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可知:采用混凝/二次絮凝/吸附工艺处理不含套管保护液的钻井废水时,出水COD<150 mg/L;当套管保护液加量>0.5 mL/L时,出水中COD随套管保护液用量增加而急剧升高,远大于150 mg/L;采用混凝/吸附/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含套管保护液的完井钻井废水,出水COD<150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3.
外源微生物对土壤中烟嘧磺隆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外源微生物N80(Serratia marcecens)对烟嘧磺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行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了温度、土壤pH值、接菌量、农药初始质量比等因素对N80降解烟嘧磺隆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小白菜、甜菜、菠菜为供试作物,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法处理污染土壤,液相色谱仪(UVD)测定土壤中烟嘧磺降残留量.结果表明:1)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外源微生物菌株N80可以促进土壤中烟嘧磺隆的降解,第30d时,最高降解率可达79.7%;2)N80降解污染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最适宜条件为25℃,pH=7.0,接种量108 cfu/g,初始质量比10mg/kg.研究表明,向污染土壤中接种一定量的外源微生物菌株N80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减轻烟嘧磺隆对敏感作物的药害,达到了预期的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4.
程豹  望雪  马金川  杨正健  刘德富  马骏 《环境科学》2019,40(4):1779-1787
澜沧江梯级水库群建设对流域水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将流域水体划分为自然河道段和水库段.为了探究梯级水库建设后澜沧江流域不同类型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6月对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37~1.22 mg·L-1,均值为0.70 mg·L-1;总磷质量浓度变化范围0.01~0.19 mg·L-1,均值为0.04 mg·L-1.单因素ANOVA分析表明,总氮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支流段 > 水库段 > 自然河道段;但总磷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澜沧江水库段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2.6~10.2μg·L-1,均值为5.8μg·L-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浓度、水温和真光层与混合层之比(Zeu/Zmix)等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Zeu/Zmix的相关性最高(R2=0.689,P=0.001),表明水温分层驱动下的Zeu/Zmix是影响澜沧江水库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5.
本研究以阳极氧化法结合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的具有高度整齐有序纳米管结构的Ag/TiO2纳米管阵列(Ag/TNTAs)为阳极,碳/聚四氟乙烯为阴极构建光电催化(PEC)体系.并探究其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MO)效能,结果表明,Ag/TNTAs光电催化降解能力(68.2%)远高于光催化(18.9%)、电化学氧化(38.2%)和直接光解;另外在水质净化厂出水有机质(EfOM)参与的光电体系中,当EfOM的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1.0mgC/L时,其对光电催化降解MO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当其浓度为0.4mgC/L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高浓度的EfOM则抑制光电催化活性.此研究表明光电催化体系能高效催化染料降解,且EfOM能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促进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6.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演变趋势,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839,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南部、东部和北部等沿海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6941、0.6213、0.6087,位居前列;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东北等经济区次之,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3、0.5720、0.5623、0.5537;西北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087,位列末位.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459、0.074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9339、-0.6197、-0.038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采用磷分级提取的方法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过程中根系分布与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和总磷的变化过程.在实验开始后20、50、80 d,分别测定苦草根系在沉积物的分布及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苦草根系在实验装置中垂直分布在0~14 cm区域内.平均每株苦草根系根数为58条,平均根长为5.86 cm.苦草根系生物量在沉积物深度0~3、4~6、7~10、11~14 cm分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99%、32.75%、16.03%、5.23%.沉积物中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和有机磷(OP)含量在苦草根系分布集中区域内显著降低(P<0.05).HCl提取磷(HCl-P)和无机磷(I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8.
18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设备内部自由颗粒缺陷对GIS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构成较大危害,通过对GIS自由颗粒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检测GIS中自由颗粒缺陷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能有效检测出GIS设备内部自由颗粒缺陷,提前发现潜伏性缺陷,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0.
长江流域农业区非点源氮的平衡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长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变化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计算长江流域各县1990和2000年的氮平衡变化,然后汇总出全流域氮的输入、输出及剩余量. 计算结果显示,全流域农业区1990年氮的输入量为7.65×106 t/a,输出量为4.23×106 t/a,剩余量为3.42×106 t/a(其中进入水体2.05×106 t/a,残留在土壤中1.37×106 t/a);2000年全流域农业区氮的输入量为10.22×106 t/a,输出量为5.44×106 t/a,剩余量为4.78×106 t/a(其中进入水体2.65×106 t/a,残留在土壤中2.13×106 t/a);1990—2000年长江流域农业区氮输入量增加2.57×106 t/a,氮输出量增加1.21×106 t/a,剩余量增加1.36×106 t/a(其中进入水体氮变化量为0.60×106 t/a,残留在土壤中氮变化量为0.76×106 t/a). 重庆、上海、武汉、无锡、南昌、成都等地区氮进入水体的量变化较大,为今后长江流域农业区水体氮污染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