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153.
2种有机杀虫剂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表水农药水质基准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以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两种杀虫剂(毒死蜱、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急性毒性,旨为开展本土水生生物和有机磷农药品种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数据支持,为下一步开展毒性评价终点的深入研究和完成重点有机磷农药品种水生态基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参考。利用TSK方法得到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24 h和48 h的LC50值和95%的置信区间以及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安全浓度:毒死蜱对扣蟹的24 h、48 h的LC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0.7 mg/L,(0.51~0.95)mg/L、0.34 mg/L,(0.26~0.44)mg/L,安全浓度为0.024 1 mg/L;硫丹对扣蟹的24 h、48 h的LC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1.66 mg/L,(1.14~2.43)mg/L、0.9 mg/L,(0.58~1.41)mg/L,安全浓度为0.079 4 mg/L。对照大型甲壳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属于剧毒物质。  相似文献   
154.
面向GF-1WFV数据的闽江下游叶绿素a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a浓度是可直接遥感反演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常用来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为建立适合于闽江下游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模型,利用地面采样数据,结合GF-1 WFV光谱响应函数,选用多元回归、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并根据验证数据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对模型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随机森林模型的R~2为0.895,RMSE为1.994 mg·m~(-3),平均相对误差为11.502%,是3种模型中最优的.为了评估模型的性能,进一步比较了WFV影像像元反射率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值与相应的实测值.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同样具有较高的精度,其R~2为0.709,RMSE为3.540 mg·m~(-3),平均相对误差为25.616%.本研究可为闽江下游水环境的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5.
济南白泉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对降水响应的年内时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0~2011年间济南白泉泉域内4个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及泉域内及北侧3个松散岩孔隙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与同期降水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可概略的描述水位动态对降水响应的滞后特征。2交叉小波分析表明,全时段岩溶水观测点水位动态对降水时滞为101.41~141.56d,孔隙水为114.14~185.37d,泉域径流区及排泄区的各点对降水的滞后明显,且岩溶水径流路径越长,水位动态越滞后。3高降水时段岩溶水动态时滞为80.80~118.31d,孔隙水为128.59~167.52d,说明年降水量及降水组合形式对水位时滞有影响,总体降水量越大则地下水位响应越快。地下水位对降水响应的定量描述,可耦合入地下水位预测模型,从而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旅游景区经济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写照,体现出环境开发下的绿色增长,彰显出守护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演化.然而,受到物质财富即人类财富的全部、"技术万能"的机械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景区经济开发似乎闯入了越发展越危险的怪圈,诸如大量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与规划、消极的防治、过于追求人的功能需求忽略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7.
超临界水中含油污泥与甲醛共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度为390~450 ℃,压力为25 MPa,反应时间为1~10 min的条件下,在间歇式反应釜中采用超临界水共氧化方法处理含油污泥,考察共氧化添加物种类、时间、甲醛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甲醛对含油污泥的转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50 ℃反应10 min,含油污泥COD去除率达99.0%.甲醛质量浓度至少要与含油污泥初始COD处于同一数量级时,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氧化中间产物CO和醋酸产率随甲醛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反应温度低时甲醛的促进作用明显.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CO产率增加,醋酸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8.
土壤酶的催化作用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限制性步骤,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揭示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剖面分布特征,于2021年8月采集扎龙、莫莫格、牛心套保和向海芦苇湿地0-15、15-30、30-45、45-60、60-75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表层(0-15、15-30cm)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深层(45-60、60-75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湿地土壤C:N酶化学计量比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土壤N:P酶化学计量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总磷、含水率、总碳和溶解性有机碳是影响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关键因子。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得知土壤C:N、N:P与土壤C:N和N:P酶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正相关,然而,土壤pH与BG、NAG和PPO活性显著负相关。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的矢量分析和土...  相似文献   
159.
丰水期沱江水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丰水期沱江水系德阳至泸州水样,分析6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主要检出双酚A、壬基酚,双酚A的平均浓度为3.93~198 ng/L,与国内外河流浓度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壬基酚平均浓度为5.23~150 ng/L,与国外河流水平相当,但低于目前已有报道的国内河流。沱江水系中双酚A、壬基酚的分布整体均呈现出北高南低,上游高于中游、下游,干流低于支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