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有机物循环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红壤稻田养分供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是了解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水稻生长特性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物循环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使土壤养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有机物循环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及其有效部分的平均含量分别比无循环处理提高了445%、347%、175%、94%,特别是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提高显著,有机物循环处理比无循环处理提高达469%、452%和347%。有机物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使水稻群体的透光率减少。有机物循环处理平均单叶净光合速率比无循环处理高68%,蒸腾作用比无循环处理高50%,最终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的增加。对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后的红壤稻田养分指标与水稻生长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中速效P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是促进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高校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宿舍的消防进行风险分析对高校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宿舍的消防安全进行风险分析。在进行层次分析法之前,引入了事故树,通过事故树寻求指标层中各类重要因素,从而提高了层次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事故树-层次分析法,可定量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建筑火灾风险的影响大小,对制定建筑火灾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消防设施、火灾荷载和安全疏散设备对学生宿舍的火灾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引起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3.
比较FDS和FLUENT在池火灾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辐射是池火灾燃烧的主要危害之一,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坏。油罐火灾是典型的池火灾。本文通过对无风情况下油罐火灾火焰形状进行理论模型分析,建立了各自的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无风情况下池火灾对周围大气环境的热辐射强度进行模拟,得到了火焰周围入射热流密度分布图,运用软件Statistica拟合得出热辐射强度与距离火焰中心的水平距离的对应关系,分别计算出轻伤半径区域下的最小安全距离。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池火灾经验模型进行比较,发现FDS辐射强度结果与经验模型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利用这两种模型模拟油罐火灾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提出了运用FDS软件模型模拟油罐火灾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74.
矿区砷污染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区不同As污染程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线虫27属,食真菌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在3种土壤中均为优势属.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分别为低As和中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而植物寄生线虫为高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低As和中As土壤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IM)和瓦斯乐斯卡指数(IW)显著高于高As土壤,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IPP)和IPP/IM比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可见,高As土壤的食物网受到As污染的干扰较大,群落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土壤质量或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5.
高灵敏度红外图像式烟雾相对浓度测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可靠的对大空间的早期火情做出监测,避免大规模火灾的发生,对烟雾情况进行研究,研制了图像式的高灵敏度红外烟雾相对浓度测试仪。该测试仪利用了烟雾粒子的光衰减原理工作,接收主动的矩阵式红外发射源发出红外光,将获得的CCD图像登信息传送到计算机,利用相邻帧平均滤波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插值形成浓度的二维平面投影图,连续监测得到动态监测图。  相似文献   
76.
近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占峰 《青海环境》2001,11(2):60-64
利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降水、热量、光照以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三江源区气候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7.
生物除磷过程厌氧释磷的代谢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充分曝气后的好氧末端活性污泥进行了厌氧释磷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SS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MLSS及灰分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微生物体内的糖原耗尽时,会引起厌氧吸收HAc及释磷过程的中断.得出ΔρPΔρPHB、ΔρGLYΔρPHB、ΔρPΔCOD、ΔρPHBΔCOD各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48、0.50、0.44、0.92.通过对厌氧吸收HAc及释磷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得到QHAc,max为164mg·g-1·h-1,QP,max为69.9mg·g-1·h-1,KGYL为0.005,KCOD为3mg·L-1.ΔρPΔCOD与溶液中pH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得到了二者之间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78.
在我国公路路线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质环境,一般采取以深挖路堑形式通过,这可能会形成含球状风化体混合花岗岩边坡。混合花岗岩边坡坡体中球状风化体的存在易形成落石及崩塌,为此开展此类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以某拟建公路K248+640标段含球状风化体混合花岗岩边坡实际工程为案例,根据现场勘察得到的球状风化体含量,采用随机程序生成半径1 m的球状风化体数据,并导入PLAXIS2D中构建相应边坡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探究不同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3种不同的边坡加固方案;通过该类边坡不同加固方案位移、剪应变、稳定性系数等方面的数值模拟分析,并经过现场实测数据的印证,揭示了锚索格构梁方案加固该类边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含球状风化体混合花岗岩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表现为,最大剪应力随开挖步数逐渐增多整体上呈现出前期缓增、中期陡增、后期缓增的阶段性发展特征;(2)被动支护与主动施加反压力支护对含球状风化体混合花岗岩边坡支护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总结出被动支护与主动施加反压力支护的区别;(3)数值模拟与现场验证相结合,监测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79.
基于大同盆地地形和气象站数据对山区复杂地形下的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同盆地内特殊的地形构造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对其主导风向存在明显影响.在不开展实地气象观测、仅引用周边气象站数据的条件下,CALPUFF模拟的电厂处西南、东北风向风频分别为40.5%、14.9%,AERMOD模拟的电厂处西南、东北风向风频分别为19....  相似文献   
80.
传统难降解塑料存在污染问题,因此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许多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生物降解塑料降解速率依然缓慢,也存在一定生态环境风险。目前,在全球气温上升的背景下,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环境中老化的纳米尺度机制和破碎化潜势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以聚乳酸(PLA)基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膜来源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联用系统(AFM-nanoIR)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条件(常温25℃和高温50℃)下微塑料表面在纳米尺度上的老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条件下PLA表面粗糙度均随老化时间(7和14 d)增加而增加,且高温条件下粗糙度更高,表明高温土壤环境中PLA表面破碎化更快。纳米红外光谱(nanoIR)成像结果表明,与未老化样品相比,老化PLA表面C—O官能团信号明显增强且空间分布面积比例增加(由原始样品的21.1%提高到老化后的37.9%~50.8%);老化14 d时,高温条件下C—O信号比常温环境更强。相似地,老化PLA表面■信号增强,分布面积比例增加,表明PLA在老化过程中形成新的羰基化合键。洛伦兹接触共振技术(LCR)分析结果显示,常温土壤环境PLA表面第1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