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溶解氧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血清瓶培养法,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中接种的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了溶解氧(DO)对其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氧的升高会致使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降低.常温22℃下,当溶解氧浓度从000mg/L上升到700mg/L时,其最大比产甲烷速率(SMA)值先后两次分别由75.9 mL·(g·d)-1, 91.1  mL·(g·d)-1下降到47.6  mL·(g·d)-1,71.4 mL·(g·d)-1.但温度的升高可以显著提高其活性并削弱这种变化趋势.与第1次产气实验结果相比,恒温28℃与35℃时,SMA值分别平均提高了54.0%和114.4%.进水中溶解氧的存在并不会对处理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对溶解氧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以不考虑溶解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洱海流域生态塘湿地氮截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生态塘湿地对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氮截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洱海子流域生态塘湿地为例,对其基本设计参数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生态塘湿地对氮的截留效果,识别不同形态氮在湿地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剖析生态塘湿地中氮截留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污水经生态塘湿地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出水氮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比例为37.5%. 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湿地净化效率与湿地氮输入密切相关,生态塘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氮的截留,η(TN)(η为去除率)分别与ρ(NH4+-N)(R=0.226,n=84)、ρ(TN)(R=0.215,n=84)呈显著正相关,与ρ(NO3--N)(R=-0.201,n=84)相关性不强,硝酸盐氮截留是其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③丰水期、枯水期高低水位交替运行有助于氮截留效率的稳定,枯水期生态塘几乎可以截蓄汇水分区内全部农村面源污水,实现污水的收集消纳及净化.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η(NH4+-N)分别为57.72%和55.30%;平均η(NO3--N)分别为49.45%和46.73%;平均η(TN)分别为54.41%和54.20%. ④单因素分析法有助于识别影响湿地氮净化效率的主控因子.研究显示,当生态塘湿地面积(< 8 000 m2)、库容(< 15 000 m3)、水深(< 2.0 m)在一定范围内时,氮净化效率与面积、库容、水深响应关系不显著,但合适的水深(< 0.4 m和>1.5 m)有利于氮的截留.   相似文献   
73.
用明矾作混凝剂,生石灰为助凝剂对纤维板厂生产废水进行混凝处理,COD去除率达67%,其上清液用延时生化法,曝气12h后,出水COD、SS、PH、色度均达到行业排放标准,沉淀用低速离心脱水,效果显著,泥饼可作为燃料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4.
具反硝化能力的氢细菌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将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氢细菌基本特性作了总结,并讨论了其生物膜的培养方法和其在水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城市景观水体曝气与生物膜联合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景观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生境条件,将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应用于北京某疗养院5 000 m2景观水体,研究该技术提高水体透明度和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效果,曝气方式采用新型的推流型射流曝气机,生物膜载体采用弹性生物膜填料.研究显示,该技术能使水体透明度从25 cm提高到了120 cm;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 -N)、硝氮(NO3--N)、总磷(TP)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4%、86.6%、90%和73.3%;水体底部溶解氧(DO)含量由4.3 mg/L增加到7 mg/L左右.环境水体透明度的提高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表明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是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生境改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6.
铁和硫的形态转化与水体黑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黑臭水体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自然水体中铁与硫的赋存形态、转化过程和影响因素,阐明铁与硫的形态转化与水体黑臭的关系:以有机物为主的耗氧物质破坏水体中铁与硫循环因而造成Fe2+与H2S大量累积,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相似文献   
77.
悬浮填料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相似文献   
78.
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及降解过程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许多白腐真菌对染料具有广谱的脱色和降解能力,其脱色及降解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在次生代谢阶段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酶LiPs和猛过氧化MnPs所致。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脱色及降解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藜芦醇和二价猛等能够显著提高木质素过氧化酶的产生;富氮培养基会抑制LiPs的生成;硫脲、叠氮化物、氰化物等均能明显地抑制白腐真菌的脱色及降解活性;缓冲液的选择对维持稳定pH值和菌丝的形态有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其脱色效果;富氧环境是一切白腐真菌对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的必要条件;适度的搅拌混合有利于反应时的物质之间传递;一般地,在培养时间达到3天以后白腐真菌才能达到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活性。染料分子大小和结构及其基团的位置对脱色及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使用特殊填料极大提高处理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克服真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提高处理能力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9.
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对苏州河严重污染支流——绥宁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结果表明,严重污染的水体消除了黑臭,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试验期间,主要微生物指标以及底泥有机质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河流生态的彻底恢复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80.
适盐细菌生物技术处理高含盐量有机工业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国内高含盐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症结,叙述了适盐微生物的特性和其在这种工业废水处理上应用的可能性,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开展适盐细菌生物法净化高含盐有机工业废水具有理论和实际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