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31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为探究原位覆盖材料对表层沉积物砷(As)的钝化效果,选择可推广应用的锁磷剂(LMB)和增氧剂(CaO2+CaCO3),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微电极技术和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集技术(HR-Peeper),研究覆盖材料对沉积物中砷(As)钝化的影响机制。实验设置锁磷剂组、增氧剂组和对照组共3个处理组,分为4个实验阶段(分别以加入覆盖剂后的第4,30,90,150天为节点)。结果表明:锁磷剂与增氧剂可有效去除沉积物中的As。锁磷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0.86%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可达到-100 mm,有效期150 d。增氧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5.52%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为-100 mm,90 d后效果减弱。锁磷剂与增氧剂覆盖显著降低了溶解态As的释放通量。锁磷剂上的镧离子对砷酸盐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去除溶液中的砷酸盐。此外,锁磷剂和增氧剂增加了沉积物-水界面中的Eh值,使Fe (Ⅱ)被氧化成Fe (Ⅲ),吸附As从而降低As浓度。此外,溶解态As与Fe (Ⅱ)在沉积物剖面上同步变化且显著正相关(P<0.001),证实了Fe和As的耦合释放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淡水生态系统中As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2.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固体废物产生呈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的状态,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风险意识的加强,准确评估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已经成为确定固体废物管控目标、边界、优先序的重要基础. 由于固体废物的特性复杂、处理链条长、流动过程受区域发展特征的影响,其环境风险呈现风险因子多元、空间异质性强、不确定性高、易产生长期累积性风险等规律. 现有的固体废物环境风险评估大多基于源项分析,针对特定环节或设施开展定量或半定量的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缺乏对全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无法从全局及区域上综合评估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水平. 因此,本文提出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环境风险评估框架,包括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路径梳理及特征识别、风险因子及其释放转运过程辨析、受体的最大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评估、基于多评价指标的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的量化,以期为实现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精细化管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3.
黄玉洁  张焕祯 《环境工程》2012,30(4):1-3,35
为了提高人造沸石对地下水中铬(Ⅵ)的去除能力,采用氯化铝对人造沸石进行改性。确定最佳改性条件:20%氯化铝溶液,液固比12 mL/g,室温下以180 r/min振荡改性8 h;最佳除Cr(Ⅵ)条件:pH值为4~8,液固比为33.3 mL/g,室温下水浴恒温振荡2 h。改性沸石对铬(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得其吸附容量为5.624 mg/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水样中铬(Ⅵ)浓度可由5 mg/L下降到0.026 mg/L,低于0.05 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64.
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Ⅵ)为5mg/L地下水,最佳条件为:pH=2,液固比10000:3,25℃下反应3h。处理后水样铬(VI)浓度0.03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在不改变原水pH条件下,增加粉煤灰用量,水样中铬(VI)浓度也可由5mg/L降至0.05mg/L。同时,吸附剂对铬(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  相似文献   
65.
广东南水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水库是广东省第三大水库,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于2011年1~12月对该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SI)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南水水库现为贫营养型,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0属(种),优势种以适应贫营养的种类为主,且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叶绿素a浓度都较低,其均值分别为8.72×104~2.51×105cells/L、0.031~0.423 mg/L和0.83~2.80 mg/L。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以硅藻、甲藻和绿藻种群为主,硅藻种群全年占优势,甲藻和绿藻在不同季节优势度有变化,体现出从硅藻型到硅藻-甲藻型,到硅藻-绿藻型,再到硅藻-甲藻型的变化过程。温度、氮磷比和水体稳定性的季节变化是影响上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6.
为揭示近年来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后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2002-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沈阳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和社会繁荣进步对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压力的条件下,经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等一系列措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历史性改善;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指数排序为PM10>NO2>SO2,SO2污染也不容忽视,NO2污染控制仍需加强;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中以稳步提高为特征,以相应的环境管理力度加大和环保资金总体增加为保证;文章揭示的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好转为东北老工业区域中其他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恩施大龙潭水利枢纽于1995年5月完成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6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2006年10月进行竣工环保验收,验收审查时专家组发现,大坝下游至清江与带水河汇入口约700 m清江江段出现脱水现象,环保主管部门提出通过技术改造使大龙潭水利枢纽直接释放生态流量至电站坝下游,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大龙潭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在水库大坝左岸8#坝段,将一处原用于龙凤坝自来水供给的预留管道口管道上追加连接一根长107 m直径为1.4 m的管道,将大坝上游的水引至左岸导流洞,在导流洞出口处安装一台1 600 kW小机组发电将出水直接放坝下游清江,使该河段电站坝下游脱水状态得到了恢复,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8.
国内外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测试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包括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受体模型法及组合方法,源模式法解析结果受源清单影响较大,导致源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建筑施工扬尘的贡献存在较大争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测试方法,结果发现:1)国内外现场测试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的方法较多,但不同测试方法比较的案例较少; 2)国内外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差异较大,缺乏造成差异原因的深入分析; 3)建议在某一典型建筑工地开展施工扬尘排放因子测试方法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测试方法,并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施工阶段开展排放因子研究,为编制建筑施工扬尘排放清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刘海伦  司志娟  刘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952-1958
国内大多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取消烟气换热器后普遍存在“烟囱雨”“有色烟羽”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液滴.针对液滴形成的3种原因,以我国北方地区某个设置吸收塔直排烟囱的项目为例,通过对饱和湿烟气液滴生成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通过烟囱降雨量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烟囱雨”“有色烟羽”中液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夏季及年均情况下不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94.74、200.05、307.80 kg/h,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4.04、17.32、27.91 kg/h.结合烟囱是否保温的对比试验可知,烟囱保温对减轻“烟囱雨”效果显著.在除雾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除雾器夹带液滴量为95.63 kg/h.虽然烟气排出后温度下降产生的液滴量最大,但在加装消雨器以排除除雾器夹带及烟囱散热形成的液滴影响后,烟囱周边基本无降雨现象发生.研究显示,烟囱散热产生液滴对形成“烟囱雨”起主要作用,除雾器夹带液滴次之,烟气排出烟囱后产生的液滴对“烟囱雨”影响非常小,其主要形成“有色烟羽”.   相似文献   
70.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监测近岸海域环境,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海洋调查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结合无机氮磷营养盐及叶绿素浓度,重点介绍了遥感监测技术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监测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加强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遥感监测的研究工作也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