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而又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遭受破坏,功能和效益在衰退,如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将严重危及红树林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红树林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贵州烟区生态条件及烤烟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贵州烟区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和烤烟外观、物理、化学及感官质量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9大植烟区域生态条件及烟叶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贵州烟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具有大田期气温适宜,降雨充沛,日照充足,空气相对湿度高等特点.植烟土壤p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氮素、磷素含量适中,钾素则难以满足烟株需求;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值适宜,有效硫含量较高;多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缺乏.烟叶外观质量较好,香型以中间香型和偏清香型为主,香味的亲和力好.燃烧性强,配伍性高,但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间的协调性与国外优质烟区相比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33.
氮形态转化对豆科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紫云英、刺槐叶和豌豆秸秆对酸性茶园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探讨了培养期间豆科植物中氮形态转化对土壤酸度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豆科植物可不同程度提高酸性茶园红壤的pH,培养试验结束时土壤pH的增幅与植物物料灰化碱的含量相一致.豆科植物物料中氮的形态转化影响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有机氮的矿化导致土壤pH增加,而矿化形成的铵态氮通过硝化反应释放质子,抵消了植物物料对土壤酸度的部分改良效果.添加植物物料使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4.
制药企业密集区空气中VOCs污染特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制药企业密集区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在制药企业密集区周边8个点位采集168个样品,采用预浓缩-GC-MS法测定VOCs的含量,并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制药企业密集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药企业密集区共检测出32种物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为2.04 mg·m-3,芳香烃类和酮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VOCs浓度的43%和28%;大部分VOCs浓度是背景值的十倍或百倍.检测到的19种存在健康危害的VOCs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危害;但1,3-丁二烯、氯仿、四氯化碳、苯和1,1,2-三氯乙烷等5种VOCs对人体有致癌健康危害.密集区总VOCs的累积致癌风险指数远超可接受数量级,说明制药企业密集区排放的VOCs对人体以致癌健康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35.
目前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农田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蜘蛛是环境变化的指示标志和农业生中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通过选择茶树上游猎型蜘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景观低碳管理模式茶园(JG)与习惯管理模式茶园(XG)对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组成、结构以及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G茶园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较多,有8个科,18个种;XG茶园有6个科,13个种;优势种和丰盛种中,JG茶园个体数为375头、195头,比XG茶园分别提高1.16、0.33倍。JG与XG两类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JG茶园雌蛛个体数为157头、雄蛛个体数为320头,是XG茶园的1.12和1.32倍;JG茶园成蛛与幼蛛个体数是XG茶园的1.25和0.87倍,成蛛比幼蛛高出46.32%,而XG茶园成蛛比幼蛛高出21.82%;JG茶园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发生动态显著高于XG茶园(P<0.05)。JG茶园蜘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XG茶园增加16.46%和12.1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50.47%, JG茶园位置明显接近光盔蛛科(Liocranidae)、圆颚蛛科(Corinnidae)、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巢蛛科(Clubion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而XG茶园则向盗蛛科(Pisauridae)和猫蛛科(Oxyop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少方向靠近。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实行复合种植,有利于减少CO2气体排放,保护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多样性,提高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为茶园固碳增汇,茶叶产值提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区域噪声评价的模型——NEM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暴露人群和声环境功能区差异,并根据城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级表征。文章运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噪声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分别与NPI法和NII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NEM模型用于大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科学合理,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37.
基于前置反硝化部分亚硝化耦合部分亚硝化(PN)/厌氧氨氧化(A)垃圾渗滤液中试处理系统,研究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维持PN/A单元低负荷运行保持ANAMMOX微生物活性的可行性,并探究了系统性能恢复特征。结果表明,低负荷运行10 d后PN/A单元总无机氮去除负荷(TINRRPN/A)仍有0.227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43.3%,氨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都达到89.5%以上,说明低负荷运行可以有效缓解ANAMMOX污泥活性的衰减。采用逐步提高进水氨氮负荷结合控制DO的恢复策略,经过9 d系统性能得到完全恢复。TINRRPN/A恢复到0.513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97.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a_Anammoxoglobus菌属更能适应老龄垃圾渗滤液水质,其稳定运行阶段和恢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2.41%和11.19%。以上研究结果有望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8.
两种消解法测定沉积物总磷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过硫酸钾消解法与HClO4-H2SO4消解法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的标准物质,以及三峡水库沉积物未知样品中的总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过硫酸钾消解法测定沉积物总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标准样品中,HClO4-H2SO4消解法的检测结果是标准值的83%~100%,并且所有结果均在其不确定度范围之内;过硫酸钾消解法的检测结果仅达到标准值的19%~42%,超出其不确定度范围,不能作为有效数据。在未知样品中,过硫酸钾消解法检测结果也远低于HClO4-H2SO4消解法检测结果,只达到后者的32%~52%。由此可见,过硫酸钾消解法测定沉积物或土壤中总磷,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达到符合实际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9.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较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湿地范围正不断缩小,生态功能和效益日益衰退,因此科学地开发和保护红树林湿地动植物资源显得尤其紧迫。立足于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兼顾保护和利用并重等湿地保护措施,争取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0.
云浮城区粉尘污染概况 1.1 粉尘污染历年变化 表1 1996~2004年云浮城区大气粉尘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表 总悬浮颗粒物 1996~2004年云浮城区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81~0.409毫克/立方米,其中1996年最高,2004年最低.1996~1999各年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年日均值二级标准,最高超标1.04倍(1996年);2000~2004各年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年日均值二级标准.其历年变化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