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高效藻类塘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效藻类塘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极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好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在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一个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可实现尽早预报沉降的要求。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我国目前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敏感度较高,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业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并日益紧迫,为此必须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管理技术路线和系统有效的对策措施。本文在总结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成功经验和分析未来大气环境质量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重心必须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型以及相关对策措施:突破我国目前大气复合污染这一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从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二,推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机制等制度;第三,建立起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SO2、NOx、颗粒物、VOCs等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第四,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44.
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城市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如何确定城市灾害总体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亟需探讨。本文在分析城市常见四大类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社会安全灾害)的基础之上,进行城市灾害评估流程的介绍,包括灾害识别、灾害分析、灾害评价、提出对策措施,从而为城市灾害的总体等级的确定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以青岛市统计局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青岛市的城市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5.
飞机发动机的噪声和氮氧化物排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自国际民航组织颁布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6《第Ⅰ卷航空器噪声》和《第Ⅱ卷航空发动机排放物》以来,为控制航空器发动机排放物污染,特别是氮氧化物污染,国际民航组织一直在研究更加严格的发动机排放物限制标准,以减少航空活动中飞机发动机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实例的形式列举了B787-800在4个阶段氮氧化物排放指数(EINOx)的计算过程,可为我国大飞机氮氧化物排放适航标准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46.
简要统计了2014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63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6起,地震3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6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9起.  相似文献   
47.
本文使用大气细颗粒物快速捕集系统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RCFP-IC)和美国热电污染气体分析系统(EMS系统)对2013年11月16日—12月10日南京地区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和污染气体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灰霾天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条件下PM2.5中水溶性离子分布差异较大,清洁天浓度最大的6种离子排序为SO2-4NO-3NH+4Cl-NO-2K+,霾天(11月20—24日)和雾-霾天(12月1—8日)前6种离子排序分别是SO2-4NH+4NO-3NO-2Cl-K+和NO-3SO2-4NH+4Cl-NO-2K+.受污染源和化学反应的日变化影响,不同离子的日变化特征不同.污染天NO-3、SO2-4和NH+4的浓度是干净天的2.8~5.0倍.不同水溶性离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8.
水质监测断面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地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在总结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技术和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现有25个断面近5年的监测数据,采用历史数据相关性分析、模糊聚类和物元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两监测断面序列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多种断面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达到优化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控断面的目的,为合理布设流域监测断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PT(抽出处理)和PRB(渗透性反应墙)存在的一些不足,搭建了MET(多级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小试装置,以NH4+-N为目标污染物,研究MET对地下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力负荷为14.68 m3/(m2·d)、ρ(NH4+-N)为25.0 mg/L的条件下,装置连续运行45 d,NH4+-N去除率呈先降后升、平稳后再下降的趋势,平均值达90%以上.出水ρ(NH4+-N)平均值为2.0 mg/L,其中,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同化作用使ρ(NH4+-N)平均下降13.9和5.2mg/L,分别占进水ρ(NH4+-N)的54%和20%;植物作用、基质永久吸附作用和挥发作用分别使ρ(NH4+-N)下降2.9、0.7和0.7mg/L,占进水ρ(NH4+-N)的12%、3%和3%.综上,MET对地下水中NH4+-N的去除率可达90%,实现了高效去除NH4+-N的目标.  相似文献   
50.
为掌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0~500 cm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剖面变异规律,采用定位观测和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陕西神木六道沟小流域老爷满渠4种不同植被类型(杏树、杨树、沙蒿以及柠条)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在气象、地形、地貌、土壤等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同种植被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一致性,表层(0~40 cm)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显著大于旱季,并且上层土壤水分(0~40 cm)的变异程度大于下层(40~500 cm);不同植被类型间,杏树地土壤含水量在垂向的变化趋势最稳定,杨树地和沙蒿地次之,柠条地最剧烈。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与剖面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