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71.
Studies on the relativ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the estuary grouper Epinephelus salmoides Maxwell were conducted in floating net-cages at 5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evel for stocking for commercial culture. The fish were stocked at densities of 15, 30, 60, 90 and 120 fish per m3, and reared for a period of 8 months.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fish stocked at a density of 60 fish m-3 grew equally fast and showed a food conversion ratio, mortality rate, and condition factor comparable to those at the lower stocking densities of 15 and 30 fish m-3.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net-yield and production at this level of stocking density (60 fish m-3)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higher stocking densities of 90 and 120 fish m-3, but showed increases of 86.7% over those at a stocking density of 30 fish m-3 and 294.2% over those at a stocking density of 15 fish m-3.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60 fish m-3 is therefore taken as the optimal stocking rate for 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estuary groupers in floating net-cages. The estuary groupers take 7 to 8 months to grow from 15–16 g to marketable size (>500 g) at a stocking density of 15 fish m-3, 8 to 9 months at a stocking density of 30 to 60 fish m-3 and 11 to 12 months at 90 to 120 fish m-3.  相似文献   
37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Ⅲ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田湾金矿带为例 ,研究了地球化学界面对流体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 ,田湾金矿带流体成矿的最佳地球化学界面主要为 :成矿环境条件变异界面 (区域地球物理条件变异界面、地质条件突变界面 ) ,流体性质演化界面 (温度界面、压力界面、pH界面、Eh界面 )和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相似文献   
373.
混凝去除垃圾渗滤液中DOM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氯化铁(FeCl3.6H2O)为混凝剂,以经0.45μm膜和1nm膜分子切割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DOM的去除情况,并比较了两种不同分子量水平的渗滤液中DOM的混凝去除特点。研究表明,pH值是影响渗滤液DOM去除的主要因素,氯化铁在pH=5、投加量为4g/L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混凝pH值对大分子量渗滤液中DOC去除的影响较大;而两种分子量水平的渗滤液UV254的去除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74.
本文采用NaOH、EDTA和三乙醇胺混合溶液吸收空气中H2S3然后直接对吸收液进行示波段谱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3-5.0ppm,最低检出浓度为3ppb,相对标准差为1.2~2.7%,回收率为91.4~104.6%。应用本法测定了11份空气样品,测定结果与亚甲基蓝比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375.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376.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77.
1993~1994年我们考察并初步鉴定了川西南的盐边,金阳等13个县大蒜种质资源,共收集38份资源样本,表示蒜头大,品质优,但当地利用差,与我国大蒜生产区之一的成都平原上的主要栽品种相比,选出了5个优异大种质资源,建议作主国商品大蒜头和早蒜苔生产的优异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78.
随着近2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苏州地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的角度。目前有关生态安全的理论还尚不成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角度出发在社区这个小尺度范围内结合苏州近期社区建设探讨了苏州区域社区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79.
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肥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氨氮浓度高、C/N低等特点,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添加高效菌种后采用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化肥氨氮废水的处理性能、机理及实用性,并与SBR、普通BAF(Biofor)工艺和未添加高效菌种的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高效菌种后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将氨氮≤200 mg/L,COD≤150 mg/L的化肥废水有效地处理至氨氮≤5 mg/L,COD≤50 mg/L,同时对总氮去除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80.
以20台沸腾炉(功率小于等于60 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PM)、SO_2和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沸腾炉PM、SO_2和NO_x排放现状,探讨了我国中小型沸腾炉PM、SO_2和NO_x排放管理控制的潜力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负荷大于等于80%的条件下,中小型沸腾炉PM的初始排放浓度基本上不受锅炉出力、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煤灰分含量的影响;燃煤的硫含量越高,SO_2初始排放浓度越高;过量空气系数越大,燃煤挥发分越低,NO_x初始排放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