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747篇
安全科学   330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1959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186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于2018年夏季和冬季,在南京使用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测量,估算其所造成的健康风险并解析VOCs所造成致癌与非致癌风险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南京市冬季φ(总VOCs)为105.7×10-9,为夏季(34.5×10-9)的3.1倍,以烷烃为主要物种.在健康风险方面,冬季毒性VOCs所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值分别为9.43和1.0×10-4,是夏季非致癌(5.58)与致癌风险(2.69×10-5)的1.7和3.8倍,而丙烯醛和1,2-二氯乙烷是非致癌与致癌风险的主要物种.最后,利用PMF模型解析5个VOCs的污染来源,分别是有机涂料溶剂源、生物质燃烧源、车辆排放源、石油化工源和溶剂源2.车辆排放源是造成致癌风险的最大来源(夏季28.2%和冬季48.0%).因此,建议有针对性地控制毒性VOCs及车辆尾气的排放,以减小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2.
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_(2.5)化学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2.5化学元素特征,于2010年2月10-28日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办公楼顶进行大气PM2.5采样。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PM2.5中的无机元素。结果表明,除夕、元宵节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9μg/m3和287.5μg/m3。S、K、Cl、Al、Ba、Mg、Pb和Cu元素在除夕和元宵节2天中质量浓度是其它采样时间浓度的1.44~14.27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S、Cl、K、Zn、As、Br、Sr、Cd、Sn、Ba、Pb、Cu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所致;主成分分析得出,春节期间成都市PM2.5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排放、机动车和燃煤排放;其次为冶金及机械制造等排放的烟尘。  相似文献   
993.
以羟基铁为柱化剂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柱撑改性制备了羟基铁柱撑膨润土,研究了其对废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羟基铁能够进入到膨润土的层间,使其层间距增大,表面积增加;羟基铁柱撑膨润土对废水中的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常温下,当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4 mg/L,溶液pH值为5,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质量浓度为20 mg/L的含磷废水时,磷的去除率达到93.9%。平衡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4.
季铵化改性稻草吸附去除水中SO42-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威  党志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9):2466-2472
采用NaOH、环氧氯丙烷和三甲胺改性稻草秸秆,制备出含季铵基的吸附剂,用以去除水中的硫酸根离子(SO2-4).通过SEM、元素分析、13C-NMR表征发现,稻草改性后表面纤维结构暴露,含氮量增加,引入了大量的季铵基,吸附潜力显著提高.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稻草吸附去除SO42-平衡时间约20min,pH为3~8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改性稻草对SO2-4的吸附等温线,其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Qmax为74.76mg·g-1,吸附能力远大于原稻草(11.68mg·g-1).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偶氮染料浓度对活性污泥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结果表明,COD、染料及营养物的去除率均随着进水染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进水染料浓度对EPS的影响却呈现不同的趋势.当进水染料浓度为5 ~40 mg·L-1时,EPS含量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进水染料浓度超过40 mg·L-1时,EPS含量却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染料的加入导致活性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且其变化趋势与EPS变化一致;EPS中腐殖酸的浓度低于蛋白质浓度;而EPS中多糖的浓度最低,为8 mg·g-1.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不同染料浓度下EPS荧光吸收峰数量及位置相同,分别为类蛋白峰(λEx/λEm=240 nm/375 ~394 nm)和类富里酸类峰(λEx/λEm =270 nm/410~416 nm),但两个吸收峰的荧光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96.
植物基与固废基生物炭的结构性质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3种植物类原材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青草)和3种固体废物类原材料(猪粪、蛋壳和污泥),在350℃下转化为生物炭,对2类生物炭的性质进行分析测定比较。结果表明,2类生物炭的pH与等电荷点(PZNC)相近,均在8.010.0范围内。植物生物炭中碳含量为56.8%10.0范围内。植物生物炭中碳含量为56.8%60.0%,高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13.4%60.0%,高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13.4%39.1%);产率和灰分分别为22.3%39.1%);产率和灰分分别为22.3%45.0%和21.8%45.0%和21.8%22.3%,低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44%22.3%,低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44%55.7%和45.1%55.7%和45.1%90.4%);后者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为4990.4%);后者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为49334 cmol/kg,显著高于前者(46.3334 cmol/kg,显著高于前者(46.350.1 cmol/kg),而其阴离子交换能力(AEC)为12.050.1 cmol/kg),而其阴离子交换能力(AEC)为12.016.0 cmol/kg,低于植物生物炭(33.516.0 cmol/kg,低于植物生物炭(33.563.2 cmol/kg)。XRD分析表明植物生物炭含有大量KCl,而固体废物生物炭中主要矿物为CaCO3。2类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差异显著,使它们在固碳、土壤改良、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有不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利用1992-2011年南京市酸雨资料和油菜的产量资料,分析了酸雨对南京市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油菜全生育期降水pH值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1-4月的降水pH值对油菜后期产量形成影响最显著。基于月降水pH值,建立了油菜产量的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反演,发现该模型对产量模拟和灾损评估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作为水域蓝藻水华预警的参考指标,在人工湖等水域水质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高尔夫球场草坪施肥易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差的问题,以北京叠泉高尔夫球场水域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4月到11月进行了定期定点水质监测,结合所在地区气温、降雨、施肥等环境条件,对球场水域叶绿素浓度与蓝藻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场水域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在6月份之前,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从6月份之后,高温为藻类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提高。到秋季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负相关,随着蓝藻密度的增加叶绿素浓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9.
毒死蜱工艺废水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死蜱工艺废水中含有吡啶类衍生物,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采用电催化氧化-微电解-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毒死蜱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电催化氧化单元进水pH值为3~4、电流密度为14mA/cm2、主反应器HRT为150 min,微电解单元铁炭比1∶1、进水pH值为3~4、HRT为100 min时,COD,TP,TOC的去除率分别为32.49%,37.39%,51.4%;在电催化氧化单元COD去除率出现负值,表明废水中吡啶类物质被有效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预处理工艺对废水中3,6,5-三氯吡啶醇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99.9%以上.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预处理工艺对废水中的3,6,5-三氯吡啶醇分解彻底.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微波解吸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解吸温度、栽气线速、活性炭床层厚度、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解吸时间5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解吸浓度为输出变量.网络创建后采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经124步收敛后网络达到指定精度.采用实测数据对网络的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后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载甲苯活性炭的解吸过程能够较精确的进行模拟,多数预测数据的误差范围在±5%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