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环境及营养条件对稀脉浮萍和紫背浮萍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云霄  胡洪营  钱易 《环境科学》2005,26(5):67-67-71
以稀脉浮萍和紫背浮萍为对象,对在不同光照、温度和培养液氮磷浓度等条件下生长的生物量氮和磷含量的系统分析,研究了环境营养条件对氮和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背浮萍和稀脉浮萍氮含量主要受培养液中氮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低氮浓度和低温均可导致氮含量降低,氮浓度超过3mg·L-1,温度高于25℃时氮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光照强度变化对这2种浮萍的氮含量基本没有影响.紫背浮萍和稀脉浮萍磷含量会受培养液中磷浓度、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低温和低光照可导致磷含量降低,温度超过25℃,光照高于8000lx时2种浮萍磷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这2种浮萍的磷含量均随培养液中磷浓度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饱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Monod方程来描述,其中紫背浮萍饱和磷含量高于稀脉浮萍.  相似文献   
62.
人工湿地不同区域基质磷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雪莹  种云霄  余光伟  仲海涛 《环境科学》2012,33(11):4033-4039
基质吸附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吸附能力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探讨人工湿地运行时内部多样化理化环境对基质磷吸附的影响,以相同基质的无植物和有植物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系统为对象,在对人工配制有机污水进行5个月处理后,分析了2个系统不同区域基质中总磷及各主要无机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系统各部分基质中总磷含量呈现较大的差异,总磷最高的进水区根际基质达0.75 g·kg-1,其次是进水区抖落和出水区根际基质,最低的出水区非根际基质只有0.21 g·kg-1,无植物系统各部分基质总磷含量比较接近,在0.21~0.27 g·kg-1之间,总体来看,植物系统基质总磷含量高于无植物系统;与实验前相比,两系统各部分基质中铁磷、铝磷和钙磷含量都升高,是基质吸附无机磷的主要赋存形式,铁磷和铝磷在两系统不同区域基质中变化特点相似,植物系统进水区根际、抖落基质铁磷、铝磷含量大幅增加,而出水区和无植物系统各部分增加量相对较少;两系统各部分基质钙磷含量升高相对较均衡,但植物系统进水区和出水区根际基质含量也略高于其他部分;两系统各部分基质松散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含量都比较低;植物根系对基质磷含量具有明显影响,总磷、铁磷、铝磷、钙磷和松散结合态磷含量呈现距离植物根系越近含量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土层预应力锚索工作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土层预应力锚索进行了检测与监测,同时进行了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检测结果表明,土层预应力锚索的主要失效模式是注浆体与土层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其破坏形式是渐进缓变型;受拔时锚-土界面位移占锚头累计位移的80%~90%,其抗拔承载能力与锚索的二次注浆工艺密切相关.监测成果表明,二次张拉能显著减少预应力损失,同时土层预应力锚索对桩锚支护结构的顶部变形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锚索锁定后.后续工况引起的顶部变形增加量较小时,不会对锚索锁定荷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4.
利用210Pb-137Cs年代学方法,结合洪水事件沉积层,综合建立了红枫湖沉积岩芯准确的年代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沉积物多种地球化学指标(LOI、TOC、TN、C/N比、δ13Corg、BSi),结合历史文献记录和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重建了1960~2016年红枫湖营养状态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建库以来红枫湖水体经历了多次营养状态的显著转换.其中,1991年开始水体逐渐从中营养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内、外源营养物质输入显著增加所致,特别是网箱养鱼活动可能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开始,水体逐渐转向中营养化,主要是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实施;2004年开始,水体再次逐渐恶化,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物输入增加,加上内源底泥营养物质的重新释放;2009年以来,水质逐渐改善,处于中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表层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现阶段在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底泥污染物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5.
基于不同安全性的机场净空区障碍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净空区障碍物安全性评价中没有定量指标的问题,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建立净空区障碍物安全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在定量评价障碍物安全性的基础上对障碍物进行安全等级划分.为制定更合理的障碍物限制高度,以实测数据为依据,首次提出了净空安全系数概念,并在分析安全系数概率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同风险性的各类机场的净空安全系数,从而确定不同风险条件下各类机场的障碍物限制高度.  相似文献   
66.
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在监测时常被忽视,为了减少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本文研究了其在烟气净化设施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湿法脱硫装置、湿式电除尘装置对可凝结颗粒物的去除有协同作用,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质量浓度均高于可过滤颗粒物,但总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和可过滤颗粒物之和)排放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在湿法脱硫进出口处可凝结颗粒物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均超过了无机物的质量浓度,但在湿式电除尘出口处趋近相等.根据可凝结颗粒物无机部分水溶性离子成分及浓度的测试结果,推测可凝结颗粒物捕集过程中会有PM0.3进入,可凝结颗粒物形成过程中会产生酸雾,并且在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作用下,酸性加强.本研究发现SO2-4是可凝结颗粒物无机部分主要的特征水溶性离子.  相似文献   
67.
根据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工程区对气象安全保障的特殊要求及目前常规气象监测与预报预警的现状 ,笔者提出桥梁工程区气象环境监测、预报预警、安全保障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技术框架 ,并据此研制成功一个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由工程区数据采集、分析及预报制作、信息传输、应急措施 4部分组成的桥梁工程区气象安全保障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以往桥梁施工气象安全保障中的缺陷 ,满足了建设部门随时随地掌握工程区当前和未来气象环境及其他安全保障对工程区气象基础数据的需求。系统应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的气象安全保障中 ,已取得明显实效 ,为该大桥建设规避气象灾害 ,降低不利天气条件影响 ,保障施工安全及施工计划安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8.
西北地区煤炭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煤炭城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大气污染、生物资源损害以及噪声污染.从而从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等角度分别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9.
分别于2018年7月和10月随“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颗粒态汞(PHg, particulate mercury)和溶解态汞(DHg, dissolved mercury)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形态Hg在不同站点表层海水中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且在不同季节间的差异明显,其中表层PHg在夏季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点,而在秋季没有这种规律。该海域DHg占主体,不同水层DHg普遍表现为秋季高于夏季,且表层大于底层,表、底层的分配系数均从近岸到远海方向增加。表、底层PHg与总悬浮物(TSM, total suspended matter)呈显著正相关,PHg/TSM随盐度增加呈指数增加(R2=0.3365, p <0.01)。秋季冲淡水减少和较多大风天气是影响表层PHg时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颗粒物粒径变小和海源性有机颗粒物增加决定了DHg的分布特征,而在30° N处出现普遍较高浓度的DHg则反映了河流输送和周边污染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以铁岭柴河铅锌矿尾矿库复垦治理为例,根据尾矿库“生态封闭”原理,选取表层覆土50cm种植紫穗槐(措施1)、设置土工布隔离后覆土30cm种植紫穗槐(措施2)和厚覆土150cm种植刺槐与紫穗槐(措施3)等3种不同覆土及植被措施,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和生态价值法等方法,构建尾矿库覆土与植被措施的效益估算模型,估算各措施的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地表径流侵蚀扩散防治效益和风蚀扩散防治效益.效益估算结果表明:措施1、措施2和措施3的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2975.24,3449.56,3604.75万元/a;3种措施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表层覆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及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的地表径流侵蚀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1222.66,2585.71,2586.75万元/a;3种覆土及植被措施均可有效抑制重金属风蚀污染扩散,产生的风蚀扩散防治效益分别为1235.45,1235.45,1237.86万元/a. 3种覆土及植被措施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综合效益分别为5433.35,7270.72,7429.36万元/a. 深层淋滤污染扩散防治效益在综合效益中所占比重最大,尾矿库覆土及植被措施的选择应以控制雨水入渗淋滤为主,结合降雨、蒸发等气象因素和覆盖土壤特性等,考虑治理成本,合理确定覆土厚度以及设置隔离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