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71.
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1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排放微粒特性试验.用80 L/min定量泵和装有直径90 mm的玻纤滤膜采样器在排气管内采集微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微粒的粒径分布和微粒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以及16种多环芳烃.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的体积粒径呈单峰分布,其平均直径d32.和中位直径d(0.5)都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少.高转速时生物柴油排放微粒的d32d(0.5)均高于柴油,而低转速时均低于柴油.生物柴油的SOF排放质量浓度为12.3~31.5 mg/m3,占微粒质量的38.2%~58.0%,均明显高于柴油.生物柴油排放微粒中的总多环芳烃排放浓度为2.9~4.7 μg/m3,与柴油相比下降29.1%~92.4%.  相似文献   
372.
方丽  刘志华  李小明  杨麒  郑峣  贾斌 《环境科学》2010,31(10):2518-2524
采用经微波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上清液作为接种体,成功地启动了空气阴极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同时考察了不同微波时间和功率下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以及外接电阻对MFC的影响.结果表明,MFC整个产电周期长达600h,在同一微波功率(900W)下,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300s时达到210.07mW·m-2;当微波时间(300s)相同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MFC最大输出功率在720W处出现一个峰值随后下降.长时间和较高功率(900W)的微波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MFC的工作效率;在最佳微波处理条件(300s,720W)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最高可达306.2mW·m-2;不同外接电阻(30、500、2000Ω)下,库仑效率依次为83.3%、79.0%、33.6%;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当外接电阻较高(2000Ω)时,阳极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外接电阻较低(30Ω)时,形态较为复杂,主要是丝状菌、球菌和杆菌,表明外接电阻会对MFC库仑效率和阳极表面微生物的富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73.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 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 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综合看来,硝态氮应作为主要阻控对象,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及太湖水体的污染风险。此外,氮磷淋失在6、7月份即休耕期和水稻生长早期容易达到峰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74.
针对传统的经验分类方法导致的客观性缺乏等问题,从数据着手,运用聚类分析的手段根据实验区数据本身的结构特征对实验区进行分类,揭示出不同实验区发展状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得出合理的实验区分类标准和分类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实验区分类评价模型,为实验区的分类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根据对17个实验区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可按照实验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两方面的情况,将实验区划分为以加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实验区、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区和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实验区3类。以上述标准进行分类,各类实验区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同类实验区存在较好的相似性。实验区的评价流程可划分为如下的两个步骤:首先将待评价实验区数据与该阶段已有实验区数据对比,通过专家评价法或聚类分析过程,划定该实验区所属的种类;而后参照同类别实验区相关指标,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75.
珙桐芽苗移栽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研究了芽苗移栽对珙桐苗期生长、成苗率和商品苗合格率的影响,选择确定了芽苗移栽的最佳技术措施:在低丘地区,在相同地点和田问管理水平下开展芽苗移栽可比播种育苗平均苗提高成苗率2.5倍,平均苗高在25cm以上,平均提高27.8%.相对高海拔的原生地育苗,平均提高成苗率近4倍,提高苗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37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其妥善处理是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环境管理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1979~2016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政府统计及相关中英文文献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时空演变特征,建立了全国与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物理组分数据清单.研究结果表明:1979~2016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显著增长至2016年的2.04亿t,以厨余类为主要成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6%,无害化处理方式逐渐转向为焚烧为主、填埋补充的技术格局.我国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产生量增速、物理组分、无害化处理率和处理能力等存在时空差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国家专项规划,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弥补无害化处理缺口.  相似文献   
377.
目的研究含表面应力集中的超高温陶瓷材料在热冲击环境下的可靠性。方法针对超高温陶瓷材料,研究了其威布尔分布规律和含不同切口半径的材料可靠性,并建立了其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可靠性评价方法。结果对于切口不完全敏感的材料,切口件的可靠性并不是随着切口半径的减小而单调增大,对于研究的三种切口半径试样(r=0.1、0.25、0.5 mm),r=0.1 mm的试样存活率最小,r=0.25 mm的试样存活率最大。淬火初期阶段,表面含切口的材料存活率在0.04 s内急剧降低至0,0.04~0.1 s时存活率维持在0,0.1 s后存活率迅速上升,约0.28s后存活率增大为1。结论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以作为超高温陶瓷材料在热冲击环境下应用可靠性的有效评估手段,对其进一步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8.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硅胶管采集了9家餐饮企业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前后的醛酮类VOCs样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家餐饮企业处理前后的油烟中醛酮类VOCs浓度范围分别为419.5~3372,415.8~2934μg/m3,经过基准风量折算后的浓度分别为783.4~3761和541.7~2997μg/m3,VOCs排放浓度与烹饪方式、实际使用灶头数和排风量有关.从排放的醛酮类VOCs的种类来看,C1~C3化合物的浓度占检测到的总羰基的66%以上,且甲醛占比最高,其次是乙醛;C4~C8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醛酮类VOCs的平均净化效率为31.82%,最高可达69.14%,其中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最佳,平均为35.21%,最高达80.10%.复合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要稍好于单一静电油烟净化器.  相似文献   
379.
以单个Ca(OH)2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中传质一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假设条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了单颗粒环形区的脱硫反应模型及水分蒸发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及水分蒸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增湿活化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湿法脱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0.
因油漆属易燃易爆物品 ,在涂饰作业中有较多的危险危害因素。本文从防火、防毒两个方面对涂饰施工提出了注意事项 ,并对涂饰作业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