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0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4471篇
安全科学   1035篇
废物处理   755篇
环保管理   1092篇
综合类   7632篇
基础理论   2340篇
污染及防治   4389篇
评价与监测   660篇
社会与环境   591篇
灾害及防治   56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678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1320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168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房屋建筑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集中阶段。房屋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中的固体垃圾、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且在施工现场,相关人员节能降耗意识薄弱,对于施工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经常会忽视。基于此,给出了如下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合理排放施工现场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提高水的利用率,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节水工艺对路面进行喷洒;合理排放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水,对含有化学品、油漆的建筑材料要实施防渗漏措施;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利用袋装化形式将施工垃圾带出施工现场;倡导绿色施工。  相似文献   
102.
感潮河段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COD、NH3-N、TP为污染因子,分别以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条件,模拟江苏南部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分析江段大小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排放,尾水对排放口附近江段保护区水质影响小;事故排放,尾水对保护区水质无影响,但长江水体影响范围增大,沿岸污染物浓度增高,且小潮周期影响作用强于大潮周期,污水处理厂应加强管理,尤其在小潮时应避免污水事故排放。  相似文献   
103.
构建雾霾环境天气下户外体育运动生理健康指标参数,以最大摄氧量(VO2)、最大通气量(VEmax)、氧脉搏O2P、心率(HR)等参量为约束指标,构建户外体育运动人群身体健康指标的约束体系,采用心电图的负荷试验和代谢分析实验方法测试雾霾环境天气下对户外体育运动人群健康影响,根据受测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心肺功能指标进行雾霾环境天气下运动人群的心肺机能特征分析。雾霾环境天气下,应当减少户外运动,在空气质量好的环境下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避免吸入污染空气,导致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104.
建筑活动是破坏环境资源、污染环境的主要活动之一,如何有效达到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有效防治施工环境污染,文中首先对典型施工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目标的动态控制流程,并从设置动态控制目标、重视主动控制、多方面釆取有效措施方面对目标的动态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环境目标的动态控制分析,使动态控制原理在项目环境管理领域有效运用,降低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考察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及其时效性对芳Ⅲ/双马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界面性能及耐湿热性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射频耦合等离子体处理芳纶纤维表面,分别将未处理的、等离子体刚处理过的和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三天后的纤维通过溶液预浸渍工艺制备芳Ⅲ/双马复合材料预浸料,再经过高温模压成形技术制备芳Ⅲ/双马复合材料单向板。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水煮前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破坏形貌进行观察。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由未处理时的0.51%下降到0.33%,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由49.4 MPa提高到62.9 MPa。等离子体处理时效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增加到0.69%,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下降到56.0 MPa。结论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但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及其耐湿热性能有所下降。等离子体处理及时效性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耐湿热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6.
为量化秸秆打包政策对防控大气污染的影响,基于吉林省2016年秸秆产量、秸秆打包地亩数、卫星火点数据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吉林省秸秆打包产生的大气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打包秸秆量为220.36×10~4t,约占秸秆年产量的5.5%,假如全部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2016年至少减少14.54×10~4t污染物排放;2)吉林省秸秆打包政策执行以来,秸秆露天燃烧量及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卫星火点数显著下降;3)随着露天燃烧量的减少,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改善。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PM_(2.5)和PM_(10)浓度从2014年的104.5μg·m~(-3)、164μg·m~(-3)分别下降到2016年的48.5μg·m~(-3)、69·μg·m~(-3)。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7.
结合旅游风景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危害性,从减少污染排放源、从源头治理污染、加大管理层的监管力度等三方面进行环境污染监控管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环保治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旅游风景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期间的空气污染指数、废弃物排放数量以及水质污染情况,结合分组样本检验方法进行环保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优的环保措施,实现对旅游风景区的全方面环境治理,确保举办体育赛事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8.
铬是海洋水体中的痕量重金属之一,海水的高盐基体对铬的测定有严重的干扰,而且海水中同时存在Cr(Ⅲ)和Cr(Ⅵ),两种不同价态给测定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文章从Cr(Ⅲ)的氧化率、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实际样品加标等方面对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与传统的MIBK萃取-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在测试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具有更高的精密度,更低的检出限,且对Cr(Ⅲ)的回收率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问题,给出了高校绿色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概念,高校绿色教育的特点,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生命性、高校绿色教育的生活性、高校绿色教育的人文性和高校绿色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探讨了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0.
Surveys of the coral-inhabiting snailCoralliophila violacea (Lamarck) (=C. neritoidea Kiener) were made on shallow fringing reefs (<8 m deep) around Hsiao-Liuchiu, Taiwan, between July and October 1990. The snails were aggregated into patches on the surface of massive poritid coral colonies. Coral colonies >40 cm in diameter were more likely to bear patches of snails than smaller colonies, and also to have more snails. The coralliophilids ranged from 5 to 30 mm in aperture length. The sex ratio of the population was biased toward males (539:279), with only a few small individuals of indistinguishable sex. Snails between 6 and 10 mm were all males, while most snails with aperture lengths 20 mm were females. Judging from the distinct size ranges of males and females within patches and from the observed degeneration of the penis, the snails may have changed sex from male to female with increasing size. Sex-change may occur across a wide size range (10 to 20 mm). The correlation of smallest female size and largest male size among patches indicates that snail size at sex-change is peculiar to each individual patch. Those females in patches with a single female (but many 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females in multiple-female patches. It is likely that in the absence of females males change sex at a smaller size, whereas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females males delay sexchange until they have reached a larger size. The plasticity of size at sex-change may be adaptive and a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