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7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31.
提出一种改进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节点,加强板由矩形柱侧板和直角梯形梁侧板组成,以现有的梁端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11个不同细部尺寸的改进型侧板加强型节点进行循环加载作用下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下两块小矩形柱侧板加强的节点模型在循环加载作用下并未出现加强板末端梁截面的屈曲变形,但该截面的应力集中有所减小,塑性变形仍集中在节点域柱腹板上;将上下两块小矩形柱侧板更换为一整块柱侧板后,其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且塑性变形集中在梁侧板加强末端的梁翼缘和腹板上,而节点域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说明该种节点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思想;建议柱侧板两端各伸出柱翼缘表面50mm,柱侧板的高度与钢梁截面高度相同,柱侧板厚度取6mm,梁侧板宽度边缘与柱翼缘边缘平齐,端部三角形部分长宽比可取为1∶2~1∶3,梁侧板矩形部分长度可与三角形部分长度相同,或稍大于三角形部分长度。  相似文献   
632.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单宁、木质素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ASB 接触氧化工艺对亚麻沤制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COD去除率可达 95 %~ 97% ,BOD5去除率为 96 %~ 99%。生物难降解的单宁、木素类物质去除率为 75 %~ 86 %。对单宁、木素类物质的生物化学特性和降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3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exus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of West African States between 1985 and 2020 applying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chniqu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arbon dioxide non-significantly relates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positively while nitrous oxi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mpac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positively. Methane negatively impac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The governments should use conventions to regul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regionally and globally. The study underscores that countries should diversify to cleaner energy sources. This woul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atmosphere. Massive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 is required to mitigat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create poverty. This policy implication ensure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reverses the ugly trend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n poverty.  相似文献   
634.
叶远行  陈安强  李林  闵金恒  王炽  闫辉  张丹 《环境科学》2024,45(6):3225-3233
减少外源氮投入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氮累积和地下水氮污染,休耕是减少外源氮投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农田休耕对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以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耕前(2017年12月)和休耕后(2020年8月和2021年4月)农田0~100 cm土壤剖面氮累积和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休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剖面氮含量和储量,休耕后0~30、3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TN、ON、DTN、NO3 --N和NH4 +-N含量分别降低18.4 %~36.5 %、16.1 %~26.8 %、54.0 %~130.2 %、59.5 %~90.8 %和60.1 %~110.6 %.休耕前0~100 cm土壤TN、ON、DTN、 NO3 --N和NH4 +-N储量分别为(17.20 ±0.97)t·hm-2、(15.50 ±1.23)t·hm-2、(0.68 ±0.06)t·hm-2、(266.8 ±31.17)kg·hm-2和(18.7 ±3.04)kg·hm-2,休耕后各形态氮储量分别下降了25.5 %、23.3 %、44.7 %、80.1 %和59.9 %.休耕也改变了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和形态构成,休耕后地下水中TN、ON、NO3 --N和NH4 +-N浓度分别下降了88.4 %、82.7 %、92.1 %、65.8 %,ON/TN和NH4 +-N/TN从休耕前的26 %和6 %升高至休耕后的39 %和17 %,而NO3 --N/TN从休耕前的61 %降至休耕后的41 %.地下水氮浓度和形态变化与休耕前后土壤中DTN、NH4 +-N、NO3 --N和地下水中pH、ORP、DO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见,休耕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剖面氮累积,缓解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有利于防止高原湖泊的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63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显著影响.为揭示土壤碳库空间分布的潜在主控因子并为今后建立碳库空间分布模型提供依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子(气温、降水量、DEM、NDVI、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人口密度)进行空间分异性探测和定量归因.结果表明:自然...  相似文献   
636.
炼铁厂高炉原料矿槽槽上除尘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志勇 《环境工程》2006,24(4):73-75
叙述了炼铁厂原料矿槽槽上扬尘污染的特点,及“移动式除尘通风口装置”技术在槽上除尘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37.
以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AMS 14C年代数据为框架,通过对湖相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重建了江汉平原冰消期末至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8—9.1 cal. ka BP,研究区气候总体上温凉偏干,但有逐渐向暖湿变化的趋势;9.1—6.3 cal.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水热配置均匀;6.3—4.4 cal. ka BP,气候前期较为暖湿,后期有逐渐向干旱转变的趋势;4.4—1.3 cal. ka BP,气候经历4.2 ka冷干事件后逐渐向温暖湿润转变。硅铝率、CIA和Rb/Sr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量、北大西洋赤铁矿染色颗粒及底栖有孔虫壳体δ13C记录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江汉平原12.8 cal.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受控于北大西洋深水流的变化,同时,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季风环流间接影响区域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38.
松嫩平原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主要表现,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以1975年MSS卫星遥感影像、1990年TM卫星遥感影像以及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等数据为信息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引入荒漠化动态度等表征参量,建立了科学的荒漠化土地类型和土地动态转化分级系统,对我国松嫩平原近30年来的荒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1975~1990年期间,松嫩平原荒漠化土地呈明显发展趋势,其面积增加了1368931hm2,荒漠化边缘地区恶化现象明显强于腹地;在1990~2001年期闻,松嫩平原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缓慢减少.减少面积为297867hm2,荒漠化呈逆转趋势,逆转现象边缘地区强于腹地,土地荒漠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639.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Recycling is one of the priority solutions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ste entering landfills. To achieve high rates of recycling, citizens are...  相似文献   
640.
研究用氯化钙和硫酸镁配制总硬度标准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根据《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3:2006),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4种浓度的样品在p H值2,室温25℃时,样品内和样品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样品均匀性合格,在一年内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