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259篇
基础理论   344篇
污染及防治   594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B法在虹桥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虹桥污水处理厂采用AB活性污泥工艺,设计处理污水3×104m3/d,介绍了虹桥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运行状况、影响因素,并对AB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2.
"t"检验法则在闽北抗寒速生邓恩桉优株筛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材林优株筛选通常应用"11株标准木与5株优势木法",但在选择上,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确定存在主观性,所筛选的优良单株需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目的优良遗传性状,所需时间长.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通过对引种地1~4 a生实生苗造林的邓恩桉不同林分优良单株进行预选.在不同年龄林分中,以预选的优势木为中心,依据早期林分各生长性状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t"检验法确定优株筛选的选择标准,应用所确定的选择标准筛选抗寒速生优株.从1-4 a生林分中分别筛选得优株6、5、2、2株.与优株所在林分平均值比较,1~4 a生树高分别增长90.5%、39.0%、45.2%、61.5%以上.2~4 a生胸径分别增长37.9%、81.2%、73.3%以上,2~4a生材积分别增长134%、378%、339%以上.该方法是基因重组的突变理论与数理统计的异常数据剔除法的综合,能一次性检验获得突变优良遗传性状,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观性,大大缩短了选择时间,提高了优良性状的利用率.该方法系本文首次提出并称作"t"检验选择法,在用材林优株筛选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表4参14  相似文献   
943.
采用聚合反应和自组装技术,以碳化钛(Ti3C2Tx)、硝酸镍、植酸、吡咯等作为原料,合成植酸镍修饰的聚吡咯包裹的Ti3C2Tx纳米杂化阻燃剂(NiPM),并将其添加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制备了阻燃TPU的纳米复合材料即TPU/NiPM-2.0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对TPU阻燃和抑烟减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  相似文献   
944.
天津城市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直接影响城市风场结构和污染物扩散路径,以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作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了天津市500 m的细网格城市边界层模式并用其研究天津市秋季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热岛现象,地面温度日变化规律及近地层的温度廓线与实际观测值较一致,能够反映夜间出现的逆温.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城市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17:00时热岛强度在地面最强,到300m存在个别的弱热岛中心,500m高度城郊不存在温度差异;地面高温中心有一个弱的辐合中心,直接影响污染物在城区的扩散,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在地面较低,150~300 m高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天津地区局地气候的形成、污染物的扩散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45.
废旧线路板中主要有价金属的生物反应器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可供实际生物浸出应用的反应器规模废旧线路板中有价金属浸出特性和工艺条件,通过设计序批式生物浸出反应器,采用分离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Z1作为菌种资源,在考察废旧线路板中有价金属的浸出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曝气量1L/min、停留时间30h、搅拌速率300r/min以及粉末投加量12g/L.在此条件下,经过101h可以浸出90.24%的铜.同时,经197h的浸出,可以溶出93.06%的镁、92.00%的锌、85.59%的铝和64.51%的镍.因此,生物浸出反应器能有效回收废旧线路板中的有价金属,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946.
恢复措施对排土场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复垦、人工种植林地(榆树、刺槐和紫穗槐)和天然草地3种恢复措施作为修复地,以荒裸地作为对照,研究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探讨生态恢复措施对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显著高于荒裸地(P0.05),人工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提高上述4种土壤酶活性方面显著高于工程复垦地(P0.05),工程复垦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却不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P0.05).表层土壤中,微生物量C/N比值表现为人工林地和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深层土壤则为荒裸地最高.从垂直分布上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C、N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密切相关,说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排土场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3种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改善能力依次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在林种的选择上为乔木灌木.  相似文献   
947.
王明仕  李晗  王明娅  曹宁  宋党育 《生态环境》2014,(12):1933-1937
为了研究中国大气降尘量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探讨大气降尘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中国大气降尘研究为基础,汇总近20年25个行政区44个地区的降尘量数据,以10 t·km-2·month-1为间隔首次划分降尘区间,为中国降尘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中国大气降尘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东北部、中东部地区以及西北沙漠地区,降尘量整体分布为北方高于南方,西部多于东部。除涉及强沙尘暴袭击区域外,现有研究区域的降尘量算术平均值为14.73 t·km-2·month-1,53.7%的研究区域降尘量小于该平均值。降尘量少于20 t·km-2·month-1的地区多集中于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北平原地区,此类地区多为旅游景区和重要的商品粮产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性能良好,且不易有较大的风沙侵袭;华北平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一带降尘量相对偏高,此类区域多为重工业区,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降尘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一带,最大值为2915.96 t·km-2·month-1,属于沙尘暴多发区。大气降尘量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工业布局、能源结构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地域性差异而造成降尘量不同。中国现有的各地降尘量的数据较少,且研究区多位于城市等人类活动中心,更多地区的降尘量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能给污泥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以黄土为供试土壤,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泥在不同Cd胁迫黄土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对小麦各部位Cd的富集迁移规律。试验设计2个污泥处理水平,每个塑料盆中加入8.0 kg供试土壤或污泥含量为4.0%的供试土壤,土壤中以Cd(NO3)2·4H2O溶液形式加入的Cd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5、5.0、10.0、25.0、50 mg·kg^-1,对应各处理为TS1-TS7。各胁迫水平均设置3个平行,同时设置对照TS0。结果表明,黄土中低水平的Cd胁迫可促进小麦的生长,且在Cd污染水平5.0 mg·kg^-1时施污泥和未施污泥土壤中小麦生物量均最大,而高水平的Cd胁迫抑制小麦的生长,且Cd胁迫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Cd胁迫下施用污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尤其是茎叶和籽粒的生长;小麦各部位Cd的含量随土壤Cd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部位最大浓度分别可以达到:45.32、14.41、9.66 mg·kg^-1,且根系>茎叶>籽粒,污泥的施用能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小麦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均随着土壤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污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对Cd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富集系数最大分值分别为1.81、0.93、0.51,但对Cd进入小麦根系后向茎叶和籽粒的迁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9.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与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ethyl ethers,PBDEs)复合污染体系,对人类健康尤其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及其机制一直是笔者课题组的研究方向。HBCD是广泛使用的溴化阻燃剂,与PBDEs一样,会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及损伤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产生发育神经毒性。作为系列研究之一,本研究以H4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和SK-N-AS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体外生物模型,通过观察HBCD对H4细胞Ⅱ型脱碘酶(Dio2)和SK-N-AS细胞Ⅲ型脱碘酶(Dio3)表达的调控,初步探讨了HBCD对神经系统局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潜在影响。H4细胞和SK-N-AS细胞分别暴露于0、1、3和9μmol·L-1HBCD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分析Dio2和Dio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H4细胞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结果表明,HBCD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H4细胞和SK-N-AS细胞生存率,引起H4细胞Dio2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而致SK-N-AS细胞Dio3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此外,HBCD还降低H4细胞BDNF的分泌。这表明,HBCD很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和胶质细胞脱碘酶的表达,影响脑局部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发育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950.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环境扩散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除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选择性压力以外,其他环境物质也能影响ARGs的传播。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在环境中扩散并进而影响ARGs的环境分布。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影响ARGs污染扩散的研究,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ARGs传播的影响机制,旨在深入理解ARGs的环境扩散行为,为ARGs环境控制及纳米材料非毒性环境效应的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