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以荧蒽(Fluoranthene)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通过序批试验及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污泥堆肥及污泥堆肥水溶性有机物(DOM)对污染土壤中荧葸解吸和淋滤的影响.施用污泥堆肥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入土壤后的短时间内由于带入和产生的DOM而表现出促进土壤中荧蒽的解吸与淋滤,但随着DOM的降解,该作用逐渐消失.污泥堆肥充分腐熟后(腐熟堆肥)因DOM少而稳定的腐殖质等固相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而表现出施用腐熟堆肥后土壤更易对荧葸吸持.单独施用污泥堆肥DOM后的试验,也进一步表明了污泥堆肥DOM的存在确实能促进土壤中荧蒽的迁移,且在相同DOM浓度下,腐熟堆肥DOM对土壤中荧蒽的解吸和淋滤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初始堆肥DOM处理,原因在于腐熟堆肥DOM中大分子组分和疏水性组分的含量比初始堆肥的DOM要多.因此,堆肥施用对土壤多环芳烃环境行为或活性的影响是堆肥施人土壤后固相有机质含量及性质和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及性质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Many tropical corals have declined in abundance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and evaluating the causal basis of these losses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how coral reefs will change in response to ongo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Motivated by the likelihood that marine environment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unfavorable for coral growth as they warm and become more acidic (i.e., ocean acidifica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evaluate whether specific phenotypic traits of the coral holobiont are associated with ecological success (or failure) under vary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hose that are adverse to survival. Initially, we asked whether it was possible to identify corals that are resistant or sensitive to such conditions by compiling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their phenotypic traits determin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 but we found only weak phenotypic discrimin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winners and losers, or among taxa. To reconcile this outcome with ecological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at coral taxa are functionally unequal, we looked beyond the notion that phenotypic homogeneity arose through limitations of empirical data. Instead, we 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contemporary means of categorizing corals based on ecological success. As an alternative means to distinguish among functional groups of corals, we present a demographic approach using 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s (IPMs) that link organismal performance to demographic outcomes, such as the rate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describe how IPMs can be applied to corals so that future research can evaluate within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the extent to which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influence the demographic underpinnings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3.
大气微生物对人类危害不仅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种类有关,而且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尺度大小及其分布特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兰州市城关区选取不同环境功能区对其室外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D,μm)大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大气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气溶胶粒度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分布差异,其中大气细菌气溶胶粒径...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废旧家电回收企业管理绩效,提出一种基于双层规划的废旧家电回收站选址方法.考虑到回收企业和家电用户对回收站选址的不同要求,建立了以企业总费用最小化和回收量最大化为上层目标、以用户综合运送满意度最大化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回收站的开设数量、位置及其服务用户,更加有利于废旧家电的回收管理.为便于模型应用,给出了上层模型的功效系数算法,阐述了所建模型的总体求解思路.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同类型和转移收入5个方面比较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6.
107.
流域脆弱性评价中,如何有效结合自然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开展较大区域尺度评价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结合灾变山地环境影响,开展小流域脆弱性评价,对于山区流域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采用栅格单元与小流域单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自然与社会因素,并引入活跃灾害事件对小流域脆弱性的影响,从灾害危险度与社会易损性角度构建评价体系,应用3S技术,选取彭州龙门山区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开展灾变山地环境影响下的小流域脆弱性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小流域脆弱性划分为轻度、中度、高度及重度4个等级,各级含小流域个数分别为12、21、27及17个,相应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1.53%,38.63%,40.46%及9.38%。针对区域内重大灾害事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综合自然和社会因素,并引入灾害事件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栅格与小流域单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灾变山地环境下较大区域尺度流域脆弱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可为区域尺度小流域脆弱性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通过锦州地区铬渣样品静态浸溶实验,测定不同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取剂pH及组成、振荡速度、铬渣粒度大小、温度等因素对铬渣中Cr(VI)溶解释放的影响,揭示铬渣中Cr(VI)析出、释放机理。结果显示,稀释作用在不同固液比浸出中起主导作用,随固液比的降低,Cr(VI)浸出浓度逐渐降低,但是Cr(VI)浸出总量却在增加;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大,浸出Cr(VI)浓度随之增大;铬渣浸出液碱性很高,在铬渣溶解释放过程中,随酸性增强Cr(VI)溶解量相应增大,体现强的酸中和能力;随着振荡速度增加,Cr(VI)溶解释放速度明显加快;粒径越小,铬酸盐的溶解释放速度越快,溶解作用越充分;铬渣的浸出为吸热反应过程,铬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铬渣中Cr(Vl)溶解释放速率服从菲克(Fick)扩散定律。研究结果为铬渣危害的评价、监测及铬渣污染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和作用途径,采用Pb污染土壤〔w(Pb)为400~2 000 mg/kg〕进行为期30 d的盆栽试验,分析植物对Pb的耐受性、积累能力和固定效果.结果表明:①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积累主要集中在根部,两种植物根部累积的w(Pb)分别为206.62~902.40和288.42~1 102.47 mg/kg,单株植物的Pb积累量分别为70.75~138.31和99.09~220.49 μg,香根草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高于印度芥菜. ②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去除率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降低,对Pb的固定率则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Pb的去除率最大值分别为1.02%和1.78%,对Pb的固定率可达11.22%和16.78%,两种植物对Pb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途径为植物固定. ③ 主成分分析表明,w(脯氨酸)对植物Pb积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相比于印度芥菜,香根草更适用于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10.
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北京市永定河麻峪湿地再生水补水河段河道底泥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q PCR技术,分析再生水补水口上游、补水口及补水口下游这3个断面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差异,尝试解释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中高浓度的碳氮磷含量是导致补水口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升高和群落组成最为丰富的直接原因,人工湿地对碳氮磷浓度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净化后底泥细菌群落逐步恢复,表现出上下游相似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补水口处细菌群落的优势类群是变形菌门中β-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亚优势类群是Planctomycetes和Actinobacteria,而ε-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Spirochaetes是补水口处的独有类群;氮碳磷循环是再生水补水河道底泥主要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克隆文库中补水口以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为优势类群的45.9%的克隆子与氮循环相关,其相对丰度高于上下游(27.7%和23.4%),以溶杆菌属(Lysobacter sp.)为优势类群的17.9%的克隆子与碳循环密切相关,其相对丰度高于上下游(14.4%和12.9%);再生水中携带的痕量病原菌和抗生素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碳氮循环的转换方式,表现为补水口处固氮作用主要是红环菌属(Rhodocyclus sp.)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上下游以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sp.)为代表进行共生固氮.该研究结果为再生水补水河道人工湿地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