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本文通过ArcMap软件对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等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时期研究区的聚落遗址分布规律,结合中全新世研究区的环境变化背景,讨论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文化序列为后李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龙山文化 — 岳石文化,与山东新石器文化序列相比缺少北辛文化,遗址数量随时间推移大致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右倾斜"N"型.(2)威海地区中全新世聚落遗址在高程、坡度、坡向及濒河度等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聚落遗址多集中分布于高程>30 m坡度在0° —4°的平缓地区,从坡向上看,聚落遗址大多分布在东南、南、西南方向的阳坡,占遗址总数的58.1%,从濒河度上看,聚落遗址都在距河流<1.5 km的范围.(3)威海地区在中全新世前期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后李文化,8.5—7.5 ka BP),随着中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气候总体进入温暖期,整体较为温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大汶口文化(6.3—4.6 ka BP),发生在5.0—4.0 ka BP的海侵事件可能是导致大汶口文化衰减的主要原因,并限制了后期龙山文化(4.6—4.0 ka BP)的发展,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尽管4.0 ka BP以后,气候开始恶化,但是海平面下降为威海地区人类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而且古河道为古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由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岳石文化(4.0—3.5 ka BP)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氮磷添加对盐渍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盐渍化草地土壤养分含量低,自然条件差,尤其是大量元素氮和磷的含量低于天然非盐渍化草地.盐渍化草地中的土壤微生物由于长期受盐或碱的胁迫,群落组成与结构也区别于非盐渍化天然草地.盐渍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受养分限制叠加盐碱胁迫如何响应氮、磷添加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山西省右玉县境内的盐渍化草地进行,2017年建立了氮磷添加实验平台,包括对照、氮添加、磷添加及氮和磷同时添加的4个处理,于实验处理的第3年(2020年)测定生长季5~9月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土壤真菌(fungi,F)和细菌(bacteria,B)的组成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结合土壤盐基阳离子及pH值的变化,探讨盐渍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2020年5~9月,采样时间显著影响土壤AOA和AOB的丰度、细菌真菌组成及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是由土壤含水量,生长季降水分配及植物因素共同调控的.②与对照组相比,AOA/AOB的比值在氮添加处理下显著降低51%;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特征(氨氧化微生物、细菌真菌组成和微生物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在氮和磷同时添加处理下,AOB的丰度显著提高了 64.1%,AOA的丰度无显著改变,但AOA/AOB显著降低59.6%.③单独氮或磷添加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但氮和磷同时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尽管氮、磷添加对土壤盐基阳离子无显著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土壤盐基阳离子对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组成)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④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因此,本研究表明AOB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比较敏感,短期氮和磷添加提高AOB的数量,促进氮的周转.  相似文献   
93.
采用盆栽实验,设计了不接种(CK)、接种根瘤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双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4种处理,探讨了三叶草的生长情况及对土壤中Pb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对Pb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两次采样中,CK处理三叶草Pb浓度分别为15.38mg/kg和15.57mg/kg,均为各处理中最高;接种根瘤菌可明显提高三叶草生物量,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减少三叶草对土壤中Pb的吸收。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减少三叶草对Pb2+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运输。  相似文献   
94.
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研究了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吸附的等温线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olanyi-Manes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相关系数,说明吸附可能是以色散力为主的多过程复杂反应,活性炭对西维因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速率略小于硝基苯,快速吸附过程与慢速吸附过程的差距较为明显,说明吸附质分子大小和吸附剂孔隙结构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溶液Na+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很小,可能由于介质离子强度对分子间色散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
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选用海洋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芘(Pyrene),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芘不同质量浓度(8、16、32和64μg·L^-1、不同时间(7,10 d)的胁迫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时间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在芘胁迫马氏珠母贝第7天,鳃组织中 SOD、POD、GPx 3种酶活性主要表现为诱导现象,高质量浓度组对3种酶活性均具有极显著诱导作用(p〈0.01),而芘胁迫对肝胰腺3种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POD酶活性表现最敏感,在较低浓度组就被显著抑制(p〈0.01);到染毒第10天,鳃组织中SOD、GPx两种酶诱导作用明显,POD诱导现象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剂效关系。两种组织中SOD和GPx活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通过比较最低可观察效应质量浓度(LOEC),发现在第7天,鳃组织中敏感性强弱表现为SOD=POD〉GPx,肝胰腺中表现为POD〉GPx〉SOD,而到第10d,两组织中敏感性又分别表现为GPx〉SOD〉POD,GPx=SOD〉POD。因此,在较短的暴露时间,POD酶活性可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而对于较长时间的染毒实验,可选用 GPx 酶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海洋环境芘污染。  相似文献   
96.
采用液-液萃取辅以硅胶、氧化铝净化的方法,并结合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在焦化废水中检测到15类558种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废水中的含量、毒性及环境效应,筛选出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以区别于其它工业废水,可作为追溯环境中污染物来源的依据.经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其中,对去除率的主要贡献是生物处理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生物处理阶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征,选定酚类、多环芳烃和喹啉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类特征性污染物在A/O2工艺各单元中的去除状况及组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
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三交联型的聚马来酸酐树脂(Polymaleic anhydride resin,PMAR),然后氨化接枝得到系列衍生的多氨基树脂,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元素分析、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解吸(B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对系列多氨基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发现,该系列树脂对4-硝基苯酚(4-NP)的吸附能力随氨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氨基数最多的四亚甲基五胺修饰的聚马来酸酐树脂PMAR-VA吸附性能最好.在各种酚类化合物中,PMAR-VA树脂对4-NP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研究了树脂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水中4-N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拟,发现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PMAR-VA对溶液中4-NP的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为77.1 mg·g-1(pH=6.0和25 ℃).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4-NP在PMAR-VA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其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和氢键.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2 mol·L-1 NaOH溶液脱附效果最优.经5次循环再生使用,PMAR-VA树脂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8.
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征.研究了pH值、共存离子、反应温度、投加量、热解温度等对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最佳初始pH值为7.0;共存离子的存在对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有限;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磷的吸附;当投加量为0.1g时,对磷的去除率较为理想;热解温度升高不利于对磷的吸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分析,发现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Freundlich(R2=0.9705)和Temkin(R2=0.9556)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磷在牛粪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25,35,45℃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0)分别为-17.43,-15.98,-15.89kJ/mol,表明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是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
通过施加外加偏压把TiO2/Ti薄膜阳极产生的光生电子转移到阴极,并对其在阴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用水杨酸探针法对阴极溶液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进行了检测,探讨了pH值、恒电流值和连接类型等因素对阴极室溶液中对苯醌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转移至阴极的光生电子可将溶液中的溶解氧还原生成H2O2,再进而生成·OH;在pH值为2.0、恒电流为3.5mA和阳离子膜作为反应器双室连接类型的条件下,在60min内,阴极溶液中对苯醌的降解率可达到82.3%.  相似文献   
100.
刁俊科  崔东文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954-1967
论文基于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原则,选取水资源开发用率等17个分水指标建立云南省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 PP)技术确定云南省各州市初始水权分配水量。针对PP技术最佳投影方向难以确定的不足,利用一种新型群智能算法——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寻优PP模型最佳投影方向,构建WOA-PP耦合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通过6个典型测试函数对WOA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文化算法(Cultural Algorithm, CA)、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混合蛙跳算法(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 SFLA)、布谷鸟搜索(Cuckoo Search, CS)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和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算法的寻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无论是单峰还是多峰函数,WOA能够探索不同的搜索空间,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勘探能力,对Sphere等6个函数的寻优精度高于CA、DE、SFLA、CS、PSO和ABC算法,表现出较好的寻优精度、收敛速度、全局寻优能力与收敛稳定性。2)从WOA-PP模型初始水权分配结果及目前实行的综合法水量分配结果对比来看,2015年昭通、丽江、临沧、红河、文山、怒江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相差最小,在0.11亿~0.41亿m3之间;玉溪、普洱、大理、德宏和迪庆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相差最大,在2.06亿~4.38亿m3之间;其余州市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在1.12亿~1.61亿m3之间。2020年保山、昭通、丽江、临沧、红河、文山、怒江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相差最小,在0.02亿~0.41亿m3之间;昆明、玉溪和德宏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相差最大,分别为5.89亿、5.66亿和3.54亿m3;其余州市两种方法的分配结果在1.89亿~2.85亿m3之间。3)论文提出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及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为区域初始水权分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