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9篇
  免费   5024篇
  国内免费   27295篇
安全科学   1948篇
废物处理   267篇
环保管理   1127篇
综合类   31584篇
基础理论   2710篇
污染及防治   5226篇
评价与监测   1514篇
社会与环境   422篇
灾害及防治   54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1101篇
  2019年   2035篇
  2018年   2192篇
  2017年   2235篇
  2016年   1947篇
  2015年   2406篇
  2014年   3030篇
  2013年   3174篇
  2012年   3237篇
  2011年   2705篇
  2010年   2564篇
  2009年   2452篇
  2008年   2061篇
  2007年   2122篇
  2006年   1575篇
  2005年   1183篇
  2004年   1053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ZnO-PMMA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ZnO,采用热粘固法成功地将其负载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表面,并对ZnO-PMMA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的能力进行了考察.同时,探究了负载比例、初始氨氮浓度、催化剂浓度和pH对低浓度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MMA改善了纳米ZnO的分散性和光催化能力,ZnO-PMMA能够有效地催化去除氨氮废水.在汞灯照射下,当pH=12、温度为30℃时,1 g·L~(-1)的催化剂(ZnO-PMMA)对50 mg·L~(-1)的氨氮废水去除率达到66%,且反应产物硝氮和亚硝氮含量较低,体现了该催化剂具有将氨氮转化为N2的良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同时,纳米材料可以简单方便地回收,减轻了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量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测度和分析是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2001—2015年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特征;最后采用Malmquist指数(MI)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总体碳排放效率较低,平均水平为60%;各年度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值为1)的省(市、自治区)(简称“省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存在梯度差,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②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显示,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地理聚集特征,形成“高—高”型与“低—低”型聚集区,空间联动格局尚未形成.③2001—2015年MI均在1以上(2004年除外),且总体平均值高达1.195,体现出持续改善的态势;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重贡献,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但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各省区在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全局空间联动格局的形成,最终实现低碳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广州市谷河黑臭评价及其与裸藻丰度和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密度增加是黑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黑臭评价标准缺少藻类等水生生物指标,而黑臭河流中浮游微藻时空特征研究也极少.于2017年秋和2018年冬和春在谷河布设6个样点,采用污染指数法(I_1)和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I_2)评价谷河黑臭情况,同时调查浮游微藻的丰度和生物量等,并对黑臭评价结果和微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_2指数法更适合评价谷河的黑臭情况;裸藻门丰度与I_2的相关系数较高(r=0.784,p0.01);裸藻门丰度比例和生物量比例与I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6(p0.01);裸藻门的种数和裸藻门污染指示种个数与I_2的相关系数均为0.623(p0.01).裸藻门可能适合于作为评价谷河黑臭的水生生物指标.天然水体中微藻或裸藻与致臭物质的产生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5.
较系统地研究了香蕉组培苗的营养与施肥,试验方案包括了NPK13种用量水平、10种不同NPK配比和中微量元素混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施肥基础上.再增施NPK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增施N的增产幅为4.7%-15.0%,增施P、K的分别为3.4%-15.1%和6.6%-12.6%.增N有利于植株增高、茎围增粗、长叶增快和提早吐蕾;增P对植株增高和提早吐蕾也有一定的作用;增K主要有利于茎围增粗,但在高N高P下增K也同样具有增N的多种效果.增K的另一效应是延缓吐蕾期而使吐蕾期较集中一致,这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施用中微量元素的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果实品质.应提倡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6.
蛭石和沸石对番茄青枯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用沸石于番茄连作地,使番茄青枯病显著减少,但施用蛭石使番茄青枯病加重。施用沸石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而蛭石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沸石和蛭石都能提高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沸石处理的土壤高于蛭石处理的土壤。  相似文献   
997.
黄磊  梁银坤  梁岩  罗星  陈玉成 《环境科学》2019,40(3):1280-1286
在处理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容易受到缺氧胁迫.尽管菖蒲(Acorus calamus L.)是一类对缺氧条件具有显著抵抗能力的湿地植物,但菖蒲的生理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湿地长期缺氧带来的胁迫.生物炭添加能够缓解菖蒲体内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积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但生物炭对缓解缺氧胁迫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在温室内构建5种不同的生物炭湿地,采用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将植物根系通气组织、根孔隙度和根系泌氧相结合,研究菖蒲根部组织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在传统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生物炭,有利于菖蒲形成根系通气组织,增大根孔隙度,生物炭投加量与根孔隙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湿地中添加生物炭将利于O_2通过通气组织传输至地下部分,并以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的形式扩散至根际,显著提高根系泌氧量.与其它光强相比,在3 000μmol·(m~2·s)~(-1)条件下,菖蒲泌氧能力较强,生物炭投加比例对植物ROL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表征船舶排放是目前船舶排放空间表征的主流方法,但AIS船舶轨迹点缺失会造成船舶排放量低估和船舶空间分布表征错误,进而影响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划分.为改进船舶排放空间表征,本研究以2013年广东省AIS船舶数据为例,采用基于时间和经纬度的三次样条方法对AIS船舶轨迹进行修复,结合动力法计算船舶排放,分析对比AIS轨迹修复前后船舶排放表征的差异,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和卫星观测评估AIS轨迹修复对船舶排放表征和广东沿海空气质量模拟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点总数由4685773个增至5746664个,船舶NOx排放量增加了0.6%.对于轨迹点与排放缺失集中的粤东海域,轨迹修复后船舶轨迹点数增加了88%,NOx排放量在广东省船舶排放量的占比提升至22%,特别是在粤东重点修复海域NOx排放量增加了2.7倍.原始轨迹在广东省海域较为稀疏,在粤东海域有明显轨迹缺失;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更为密集,粤东海域船舶轨迹得...  相似文献   
999.
天津市冬季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3年冬季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利用Andersen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26 d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同步观测颗粒物吸收系数、数浓度、能见度及其他气象要素. 对比分析了污染日和清洁日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成的粒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Mie模型计算外混、内混、“核-壳” 3种混合态假设下颗粒物的消光系数、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 与实测吸收系数的比较可知,颗粒物的混合态可能更加接近“核-壳”态. “核-壳”态假设下颗粒物平均消光系数模拟值为(517.44±308.42)Mm-1,其中污染日平均值为(668.39±307.30)Mm-1,清洁日为(275.91±37.90)Mm-1,相对湿度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有显著影响. 污染日颗粒物中OM(有机质)、(NH4)2SO4、NH4NO3、EC和其他物质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0.4%、25.5%、17.7%、8.1%和18.3%,清洁日分别为49.8%、11.0%、7.2%、10.6%和21.4%. PM0.4~1.1、PM>1.1~2.1、PM>2.1~10的消光系数贡献率分别为69.6%±6.7%、13.9%±3.3%和16.5%±6.4%. 污染日高浓度的细粒子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亚微米颗粒物对消光占据主导地位,(NH4)2SO4、NH4NO3、OM是主要的消光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背景站大气VOCs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阳  白志鹏  李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180-2186
采用大气预浓缩与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3-09-13到2013-10-14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所采集的大气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中烷烃16种,烯烃11种,芳香烃9种,卤代烃2种.从组成成分来看,烷烃所占比例最大,达58.6%,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占29%和10.5%,卤代烃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7%.观测期间大多数VOCs物种呈现白天浓度低、夜晚浓度高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高原站点特性,但异戊烷、异戊二烯、甲苯则呈现相反趋势.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对VOCs各组分活性进行分析,各类VOCs中烯烃对OFP贡献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VOCs物种,提取出4个因子,分别归类于燃烧源、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泄露、工业源、生物源.结合HYSPLIT 4.0后向轨迹模型,进一步确定气团的来源与运输途径,发现来自南向的污染源贡献是门源地区VOCs物种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