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56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1162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为探究强污泥流失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特性及功能菌群的影响,试验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损失近一半反应器有效体积的污泥未明显破坏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反应器在4d后总氮(TN)的去除率(RE)达到89.18%污泥EPS含量较高且其PN/PS值(0.12)较低有利于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和集聚.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2mm的污泥占到系统总污泥的44.9%,粒径大于0.5mm的污泥占总污泥的84.3%,能够有效持留污泥.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28.03%)、浮霉菌门(15.57%)和绿弯菌门(8.63%),优势属为anammox菌属Candidatus Jettenia(9.63%)和Candidatus Brocadia(3.54%),参与anammox反应的功能基因包括nirS (1.27%)、hzs(1.28%)、hzo(1.29%)、hao(7.04%)和hdh(0.81%),但反硝化菌及其功能基因的存在使得化学计量比Rs (ΔNO2--N/ΔNH4+-N)和Rp (ΔNO3--N/ΔNH4+-N)低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982.
研究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国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关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研究框架;分析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压力带来的土地开垦、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等生态建设与土地开发行为,及其对国土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限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视角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差异;根据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提出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建设协同发展战略,开展黄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与特色文化传承战略部署,并制订相关引导政策与保障措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983.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协同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NO2和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了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和CO2高浓度地区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大气NO2和CO2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呈现了受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放等人为活动以及区域地形、地表覆盖、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结果.大气NO2和CO2高浓度值围绕太湖明显呈口对西南向的U字形分布,一致于围绕太湖分布的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等大型城市区域,以及安徽铜陵地区的工业排放区.大气NO2浓度值呈现秋冬时期较高,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大气CO2浓度受植被CO2吸收和CO2的积累影响,8~9月最低,4~5月最高.此外,随着人为排放活动的急剧减少,2020年1~3月的大气NO2浓度比2019年同时期降低了50%以上,其中分布了以钢铁厂、燃煤厂为主的大型工业热源的城市NO2浓度下降最多,如镇江、南京、马鞍山.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分析环境因素对于自动步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介绍贝叶斯网络理论,然后将自动步枪系统可靠性建模划分为刚性抛壳机构和弹匣供弹机构两大模块。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制造、使用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进行故障树建模。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模型后,基于给出的底事件失效概率和引入的环境影响因子,计算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共因失效效应时自动步枪系统的可靠度。结果 从系统层面来看,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系统的可靠度下降8.1%。结论 在进行自动步枪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时,考虑由环境因素带来的共因失效效应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不考虑共因失效效应时,往往会高估子系统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985.
为改善中学生交通安全现状,提高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水平,进行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KAP)调查研究。对临沂市、滨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受调查中学生交通事故历史及交通安全教育接受情况。分析各年级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差异,分析知信行的相关性以及教育对知信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年级的中学生在交通安全知信行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自行车交通出行是交通安全的共同问题;中学生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知识相关性强,行为与安全态度相关性弱,为改善中学生交通行为应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与当前交通安全教育相关性低,教育形式和特点仍较为传统,教育对知信行改善作用有限。因此,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应考虑中学生中存在的差异,通过初步调查确定重点人群和显著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内容应以安全知识为主,应强调自行车安全知识,形式和特点应适应当代中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986.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预防均要求水质检测能够实时化、在线化以及便携化.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和硝酸盐氮的在线监测,通常需要泵阀管路的实验室化学方法的现场化,分析时间长,需化学试剂和废液回收.研制了一种基于紫外光谱法的在线测定COD和硝酸盐氮的水质监测系统.它由脉冲氙灯、凹面全息光栅和光谱扫描结构等组成,可以同时测定水样在200~ 720 nm的光谱.棒状仪器直接投入水中,通过计算水样紫外吸光度测定水中COD和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87.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CODCr去除率为响应值,对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和氧化剂过氧比等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是影响剩余污泥CODCr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存在交互作用;温度<410 ℃,停留时间<120 s时,压力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较大;最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34 ℃,反应压力为29 MPa,停留时间为278 s和氧化剂过氧比为216%,此时,CODCr去除率试验值可达97.72%~98.32%.   相似文献   
988.
剩余污泥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密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以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可能影响输出功率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污泥体积对燃料电池以面积为单位的输出功率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电池阳极面积越大,输出功率密度反而越小.采用NaCl为离子添加剂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输出功率密度相应增加,最大为173.40mW/m2;但采用K2HPO4为离子添加剂时,输出功率密度则先增加后降低,可能是磷浓度的增加影响了系统微生物的活性.泥水比1:2时,最大功率密度为163.35mW/m2,稀释比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密度均相应降低.阴阳极距离从5cm缩小到0.5cm,输出功率密度从50.14mW/m2增加到84.02mW/m2,说明O2的扩散未对阳极厌氧微生物造成影响.采用最优条件时,输出功率密度为256.12mW/m2.  相似文献   
989.
为提高水葫芦的厌氧产气性能,将水葫芦整株、茎和根压滤,分别将压滤前后的水葫芦根、茎和整株以及压滤液接种进行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压滤处理明显提高了水葫芦各部位的厌氧产气能力,压滤后的水葫芦整株、根和茎的TS产气量分别为271.93、87.29和330.83 ml·g-1TS,较压滤前分别提高了75.33%、92.04%和72.95%;压滤处理对水葫芦各部位发酵过程中pH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不大;水葫芦各部位压滤液的厌氧产气能力均较差,不适合进行厌氧发酵产气.因此,将水葫芦压滤后厌氧发酵是一种提高水葫芦厌氧生物转化率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0.
采用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对垃圾焚烧厂高DOM渗滤液进行处理,当进水ρ(CODCr)平均值为10 800 mg/L时,出水ρ(CODCr)平均值可达208 mg/L;同时,着重针对各工艺单元出水DOM不同分子质量分布区间的ρ(CODCr)以及DOM组成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DOM分子质量<50 ku的有机物去除率均可达到94.7%以上,而对分子质量<2 ku的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0%;对渗滤液DOM组成成分〔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质(HyI)〕的去除率均达到90.0%以上,表明该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