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6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2854篇
安全科学   719篇
废物处理   460篇
环保管理   606篇
综合类   4549篇
基础理论   128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462篇
评价与监测   385篇
社会与环境   327篇
灾害及防治   3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827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01.
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进行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以了解农村生态质量状况、明确农村生态功能适宜程度及空间分布,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向的确定和空间布局的划分提供科学的生态适宜依据,从而更好地协调农村发展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岩南村为例,开展了农村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及应用研究。以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为数据源,从地形条件、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人类干扰5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构建了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栅格为评价单元,在GIS支持下,对岩南村进行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生态功能适宜等级,制定了分区管制措施,提出了土地利用建议,旨在为岩南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02.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12 sites of the three selected rivers in Daliaohe River watershed (Hunhe River, Taizihe River and Daliaohe River) were analyz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establishing sources and hazard of the organochlorinae pesticides (OCP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 in surface sediment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OCPs varied from 3.06 to 23.24 ng g−1. ∑HCH (α-HCH, β-HCH, δ-HCH, γ-HCH), ∑DDT (p, p′-DDE, p, p′-DDD, o, p′-DDT, p, p′-DDT) and ∑Cyclodiene (Heptachlor, Aldrin, Heptachlor epoxide, Dieldrin, Endrin) ranged from 1.86 to 21.48, 0.5 to 2.81 and 0.56 to 1.53 ng g−1,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OCPs also illustrate that the most dominant pollutants among the OCPs was ∑HCH, and γ-HCH was the most dominant isomer in HCH, which was evidence of recent input of lindane. It possibly came from the runoff of polluted soils and long-scale transportation. Total PCB concentrations ranged between 1.88 and 16.88 ng g−1.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of PCBs were found in sediments from station T5 and D3, which are in the vicinity of industrial areas and ferry,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show a moderate level of OCPs and PCBs contaminations compared to that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03.
在日本阪神地震中遭受地震破坏的地铁地下结构中,仅大开车站中标准段一处区域发生了完全塌毁,其它地铁车站、隧道的震害程度均相对其要轻微。利用能够合理模拟地下框架结构损伤破坏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大开车站标准段、中央大厅段以及区间隧道结构的地震破坏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断面宽度以及埋深导致大开车站标准段、中央大厅段以及区间隧道结构所受的上覆土压不同,使三者立柱在地震作用中处于不同的轴压比状态下工作,并使得三者不同刚度的结构框架在地震作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刚度退化,继而导致三者立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平相对变形。最终大开站标准段立柱由于较高的轴压比下受到过量的水平相对变形而发生破坏,从而导致整体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其余二者则由于立柱处于较低的轴压比下,所受水平相对变形处于立柱变形能力范围内,而未发生立柱破坏,进而使得整体框架保持了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04.
以四川藏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环境公害本土化的视角解读四川藏区的资源开发公害问题;另一方面,从法律的价值和应对的视角对资源开发公害问题进行法律规制,以期对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05.
通过催化裂解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利用不同化学试剂对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研究了不同化学改性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和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孔隙均匀,外径为30~50 nm,长度为0.5~2μm,经过不同化学改性表面有效地引入了含氧基团。未改性、H2SO4、HNO3、H2SO4-HNO3改性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ngergren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温度和pH升高均有利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  相似文献   
906.
Analytical technology i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developing better methods for isolating and concentrating trace compound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Polycyclic and nitro musks (PNMs) are one group of emerging trace compounds detected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Differences in sample storage, pr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s for their measurement have led to variability in results. We analyzed 11 PNMs by GC/MS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orage time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supercritical fluid (SFE) or microwave-assisted (MAE)) for 202 samples of primary sludge,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raw sludge, and aerobically/anaerobically digested biosolids collected from Canadia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Sixty-three air-drie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SFE, and 139 air-dried, centrifuged, or filtere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MAE. The mean surrogate recoveries were 89% (standard deviation (SD)=11%) for d(10)-anthracene by SFE and 88% (SD=14%) for d(10)-phenanthrene by MAE. Storag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PNM concentrations changed by a mean of 7% and 9% for primary sludge and WAS respectively after four weeks and decreased up to 25% after 13.5 months of storage in amber glass containers at -18 degrees C. Air-drying of sludge at room temperature caused losses of about 50% of PNM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to centrifugation. The proportions of PNMs present in the liquid phase of sludge samples were less than 5% compared to proportions in the sludge solids. The most complete liquid-solid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by filtration of frozen/thawed sludge samples, producing a liquid phase that contained less than 1% of the total musk content of the sample.  相似文献   
907.
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通风技术是将土壤气相抽提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原位强迫氧化降解方法,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分析了不同历时残余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土壤中不同深度柴油量、总柴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柱残余TPH剖面分布差异的原因受土柱的初始装填情况的影响较大;(2)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呈双峰型的土柱,柴油的去除主要以挥发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为主;(3)挥发作用主要是由通风孔隙体积数及土壤含水率来影响的;重力作用则主要是由初始油浓度、土壤含水率、C∶N∶P影响的;除通风方式外,其余4个因素都对生物降解作用有影响;(4)初始油浓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小的柱8和柱11,生物降解作用最明显,柴油去除效果最好。该成果可为生物通风过程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8.
在实验室研究了一种漂白纸浆废水对鲫鱼 (Carassius auratus)的毒性效应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睾酮和 17β-雌二醇 )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漂白纸浆废水的 96 h- LC50 和 16 8h- LC50 分别为 4 39.0± 30 .9ml/ L和 2 96 .6± 6 2 .0 ml/ L,各染毒组鲫鱼血清睾酮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虽有所降低 ,却不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而暴露于漂白纸浆废水中的鲫鱼血清 17β-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 (P<0 .0 5) ,表明漂白纸浆废水可以抑制鲫鱼血清 17β-雌二醇水平 ,从而损害鱼体繁殖功能。  相似文献   
909.
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概况与安全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状况 ;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难点 ;提出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任所在 ;笔者认为 ,只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改革、标本兼治和技术创新 ,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 ,借鉴和吸收国际成功经验 ,我国安全生产水平是会列于世界先进行列的。  相似文献   
910.
颗粒流包括滑坡、泥石流、碎屑流、雪崩等,通常对桥梁、公路、居民区具有较大危害。分析了颗粒流的运动过程及其侵蚀、堆积和爬高等特性;此外,对颗粒流冲击力计算模型及其野外观测结果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现有冲击力计算模型认为冲击力在结构全断面呈均匀分布,忽略了颗粒流的运动特性对冲击力的影响;大块石冲击力计算忽略了颗粒破碎和浆体垫层效应对冲击力的影响,造成巨大的计算误差;由于传统传感器的缺陷,现有野外观测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对此本文提出野外观测需要通过引入或开发新式压力传感器以得到更准确的颗粒流冲击力大小及其分布形式,从而更精确的修正理论模型;理论计算模型研究工作需要考虑颗粒流浆体的垫层效应、流体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及块石冲击破碎等对流体冲击力的影响,从而推导出更准确的冲击力计算模型,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