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11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814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457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21.
五氯酚对环境污染及居民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长期以来使用五氯酚纳盐杀灭亡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为评价它对环境的污染及居民健康危害,1990-1993年在我省开展了五氯酚环境污染及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在研究区采集环境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及底泥、蔬菜、肉、蛋、鱼等)共173份;生物材料(人血、尿)共457份,分析五氯酚浓度.结果在明,在五氯酚使用区,环境中PCP浓度稍高于对照区,而生物材料尿、血中PC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区.全血胆碱脂酶活性用药区明显低于对照区,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01),证实了长期低剂量使用可造成环境及生物蓄积.  相似文献   
122.
付炜 《灾害学》1995,10(2):31-37
本文介绍了黄土地区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建造原理与方法。分析探讨了土壤侵蚀各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的算法,以及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构造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原理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以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3.
地面水中叶枯灵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质控条件下,对河水,塘水两种地面水中叶枯灵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测试,用Shimapck ODS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并用冰醋酸调PH至4-5,紫外检测波长281nm,两种水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7-96.3%,90-95.8%,相对标准偏差为4.3%,最低检出限为0.0261mg/l,为地面水中叶枯灵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简便,灵敏,正确的配套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24.
树脂吸附法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AM-1吸附树脂和ND-900络合树脂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种树脂串联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某一种树脂,而且ND-900络合树脂在前,AM-1吸附树脂在后串联处理的效果最好,废水体积为30BV时,COD去除率为92.8%;脱色率为100%,出水由原废水的橙红色变为无色,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作为脱附剂,脱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5.
陕南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龙山是大巴山系在川陕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2917.2m,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各,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这些珍稀濒危  相似文献   
126.
12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heterogeneity on equilibrium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henanthrene, naphthalene, 1,3,5-trichlorobenzene (1,3,5-TCB), and 1,2-dichlorobenzene (1,2-DCB) by soils and sediments. Two estuary sediments, a Pahokee peat (PP; Euic, hyperthermic Lithic Haplosaprist), and two subsamples (base- and acid-treated peat [TP] and acid-treated peat [FP]) of the peat were used as the sorbents. The contents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s were quantified with a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Petrographical examination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e condensed soil and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SOM) in Pahokee peat.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in two different forms was used to fit both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s are generally nonlinear and that the apparent sorption-desorption hysteresis is present for phenanthrene and TCB. Detailed analysis of sorption data for the tested sorbent-sorbate systems indicates that black carbon i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sorption isotherm nonlinearity for the two sediments, whereas the humic substances and kerogen may play the dominant role in nonlinear sorption by the peat. This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e microporosity of SOM is important for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 (HOC) sorption capacity on the peat.  相似文献   
128.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对原本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现状必须予以重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9.
结合NDA-150型树脂(简称树脂)选择性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优点,对含硝基苯和苯酚的模拟混合废水(简称混合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树脂的选择性吸附,使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分离,随后用高效菌对树脂所吸附的硝基苯进行生物降解,同时实现树脂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混合废水的pH,树脂可有效地将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树脂对硝基苯的吸附是可逆的;树脂的再生程度受微生物对可利用硝基苯质量浓度的下限(1.2mg/L)限制;吸附-生物再生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可有效抵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与破坏。  相似文献   
130.
以桑色素作显色剂,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含量。在桑色素质量浓度为0.8g/L、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体积分数为1.0%、进样环体积为400μL、检测波长420nm的条件下,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水中铝的含量进行测定,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300μg/L,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12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加标回收率为96.4%~1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