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715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Co(C3H6NS2)3·C6H12N2S3单晶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怀礼  黄小红  蒋绍阶  杨铀  蒋小东 《环境科学》2008,29(12):3450-3456
采用常温饱和溶液蒸发法,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与钴(Ⅱ)发生原位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单晶Co(C3H6NS2)3·C6H12N2S3;通过单晶X衍射、红外光谱和C、N和H元素分析对该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单晶的空间群为P-1,在不对称单元中有1个Co(Ⅲ)中心,3个新配体C3H7NS2和1个TMTM;Co(Ⅲ)呈现出稍微偏斜的八面体的配位几何构型.利用该单晶催化氧化降解了直接蓝6和直接绿28;结果显示,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染料的降解率和矿化率都较高,这是因为活性中心Co(Ⅲ)提高了H2O2的效率.当投加量在1 200~1 600 mg·L-1之间时,处理90 min后,直接蓝6和直接绿28的降解效率可分别达到94.39%和94.78%.相比之下,不加该单晶光催化剂,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时,处理90 min后2种染料的降解率均不到45%,降解缓慢.使用后的单晶,通过过滤,可反复使用,有利于降低处理成本.此外还研究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反应遵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2种染料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3.03×102和6.25×102 mg·(L·min)-1,吸附常数K分别为1.52×10-4和7.23×10-5 L·mg-1.  相似文献   
132.
对2008年9月~2009年8月南太湖入湖口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太湖入湖口6个点位浮游植物共有8门93种,其中中营养化和富营养化藻种占45%左右。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指示藻类微囊藻和隐藻在1#~6#点位均为优势种。基于Shannon-Vea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并结合同期水质类别结果判定:1#~6#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133.
报道了程海冬季水华发生时间、分布、聚集状况、优势种和现存量。认为:营养物质积累、特殊的水动力、适宜的水温和光照是刺激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的原因,近期应采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削减污染物入湖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的控制对策减轻水华危害。  相似文献   
134.
Fenton去除废水中甲基多巴的机制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优敏  官宝红  吴忠标 《环境科学》2008,29(5):1271-1276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甲基多巴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 Fenton试剂能有效地去除甲基多巴及其降解产物引起的COD.不同的Fe2 ﹕H2O2,(摩尔比)下甲基多巴的Fenton反应机理有显著的差异,在高Fe 2﹕H2O2(≥2)时,反应机制是H2O2促进Fe2 的絮凝作用;在中Fe2 ﹕H2O2(=1)时,反应机制是兼有氧化和絮凝沉淀作用;在低Fe2 ﹕H2O2(≤0.2)时,反应机制是氧化作用,包括Fe2 催化H2O2氧化和Fe4 aq高价水合铁直接络合去除.针对低Fe2 ﹕H2O2(≤0.2)时甲基多巴的Fenton反应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10%,说明该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甲基多巴的Fenton去除过程.  相似文献   
135.
根据对杨凌城区不同功能区生活垃圾的现场采样,由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低位热值全N、全P、全K含量以及垃圾中可堆腐物和筛下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应用填埋、焚烧和堆肥法对杨凌城区生活垃圾进行处置的可行性,对采用填埋、焚烧+填埋、堆肥+填埋处置生活垃圾的投资、社会等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焚烧+填埋的处置方式虽然在占用土地量、稳定化时间、减量化程度以及废物削减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但由于投资和处理费用过高,使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从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综合可虑,采用堆肥+简易填埋的处置方式是比较适合杨凌生活垃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6.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的脱氮产物N_2O和N_2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Bacillus cereus)的异养硝化性能,并采用GC-ECD(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TCD(Gas Chromatography-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方法分别测定了脱氮过程中的气体产物N2O和N2。为了改进密封反应的溶氧条件,采用纯氧密封摇瓶培养和空气密封摇瓶培养两个对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空气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945mg,N2为9.5005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47%和47.09%,另外,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8.74%;(2)纯氧密封瓶实验条件下,WXZ-8产生的N2O为0.00463mg,N2为9.686mg,分别占从水体中脱除的氮的0.024%与49.57%,同样,同化合成的氮含量占49.23%。两组对照实验表明,WXZ-8菌是一株高效、产生低水平量N2O的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且纯氧培养条件更有利于控制N2O的逸出。  相似文献   
137.
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剧烈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持续变化双重影响下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特征研究是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热点问题之一。论文以珠江流域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125个雨量观测站1956—2005年50 a逐月降水资料,利用信息论中有向信息传输指数定量分析各观测站点之间降水的信息传递,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各观测站的所属关系,研究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和沿海季风气候的共同作用,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具有自相似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7个相似区域。  相似文献   
138.
近50a东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956—2005年降雨、径流与气象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以及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东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50 a来流域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不明显,存在4 a、7~9 a、11~13 a、16~22 a等4类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源、岭下站径流序列具有较强的状态持续性,博罗站持续性很小。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东江流域年径流量普遍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年径流量普遍增加。太阳黑子数的急剧变化,与东江径流量的丰、枯也有良好的响应关系。③50 a来,在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的背景下,河源、岭下站径流仍然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蒸发量下降的缘故,是气候因素和流域植被退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9.
水文条件变化对重金属运移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江河网区复杂的水环境系统,建立了河网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重金属模型,选取相应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通过设定上游来水条件与下游潮汐作用并代入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河网区重金属的运移过程。研究结论为,不同潮汐作用导致西江和北江的水流相互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污染物的传播途径;遭遇大潮时河网区各断面同期的镉浓度值要大大高于遭遇中潮和小潮时;上游来水量增加会增大(遭遇大潮时)或缩小(遭遇中潮或小潮时)西江和北江在思贤滘处的水位差,进而会加剧对西江(遭遇大潮时)或北江(遭遇中潮或小潮时)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   
140.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降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YH8.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YH8,鉴定菌株YH8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在苯酚浓度低于1200 mg·L-1,温度为26~34℃,pH为7.0~10.0时,菌株YH8培养60 h对苯酚的降解率达70%以上.运用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苯酚降解的最适外加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NaNO3,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9.0,最适接种量为5%.为了提高菌株YH8的降解率,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评估并筛选出影响苯酚降解的3个关键因素为初始pH、苯酚浓度、山梨醇浓度.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确定其最优降解条件为初始pH 9.26、苯酚浓度1163.63 mg·L-1、山梨醇浓度7.81%、接种量5%、NaNO_3浓度2%、温度30℃、培养时间96 h,在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8.95%.苯酚降解酶活性及酶定域实验表明,菌株YH8相关降解酶为胞内酶,且苯酚可诱导苯酚羟化酶(LmPH)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_(12)O)的合成.通过降解酶特异性引物从菌株YH8扩增得到LmPH和C12O基因片段,经质粒检测和消除实验发现菌株YH8相关降解基因位于质粒上.此外,菌株YH8能耐受高浓度NaCl和多种重金属离子,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