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1053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依据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分析了照度水平与流水线生产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照度-安全绩效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企业设计或优化照明系统,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以贝壳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贝壳的常规处理方法和3种资源化利用方法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1kg贝壳,方案0(填埋)的环境影响值为1.04×10-14;方案1(代替水泥生产中使用的石灰石)的环境影响值为-3.78×10-12;方案2(代替浸没式生物滤柱中的陶粒填料)的环境影响值为-1.85×10-14;方案3(代替砂作为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值为3.62×10-14。方案1与其他3种方案相比环境效益最大。方案0中填埋过程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贡献率为56.60%;方案1、方案2、方案3中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贝壳粉碎过程,贡献率分别为85.72%、93.55%、98.48%;3种资源化利用方案主要避免原材料开采过程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一直以来,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是固体废物管理实践中的首要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法律对于固体废物产生者的义务和责任只局限于自身,在实践中产生者并不关注固体废物转移后的利用处置状况。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确立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者连带责任制度,力图从源头减少或避免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事件,倒逼固体废物产生者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固体废物污染。笔者从固体废物产生者的双重身份入手,深入辨析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阐释产生者连带责任的法律基础和根本原理。从《固废法》关于连带责任关系的法律规定出发,进一步解析产生者义务和受托者义务,并具体分析了连带责任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994.
以分频最大振级(VL max)和最大Z振级(VL Z max)作为评价量,结合相关标准,监测与评价北京市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临近建筑室内振动。结果表明:北京市2条地铁线路的振动特征频率分别为25 Hz、31.5 Hz、40 Hz和63 Hz,以40 Hz为主;特征频率上振动加速度级(VAL)增量明显;VL max、VL Z max的大小既与频率计权因子不统一有关,也与地铁对建筑室内振动的影响程度及振动能量在不同中心频率上的分布差异直接相关;地铁隧道埋深较水平距离对地铁振动衰减作用显著;地铁振动监测与评价的频率范围可统一为对人体影响较大的1 Hz^80 Hz,并统一频率计权因子。  相似文献   
995.
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对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RS与GIS技术对该区域2000~2015年的土壤保持、碳储量与食物供给服务进行空间制图,并基于空间采样法对3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0~2015年,汉江流域土壤保持量在波动中下降,高值区位于汉江上游林地、草地交叉分布区域,低值区位于汉江中下游林地、耕地等单一聚集地类区;碳储量年际变化较小,其高低值分布与土壤保持量基本相同;食物供给量增长迅速,高值区位于中下游的平原区,低值区位于上游的山地和盆地区。(2)在权衡与协同分析中,碳储量与食物供给、土壤保持与食物供给之间以权衡关系为主,而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以协同关系为主,各生态系统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3)空间热点制图显示,2000~2015年0类服务热点区占比减少,主要地类为草地;1类服务热点区占比最大且呈增加趋势,主要地类为耕地,生态服务类型以食物供给为主;2类服务热点区有所减少,多分布在上游林地区域,服务类型为碳储存和土壤保持;3类服务热点区占比很少。该研究结果对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区域差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干支流洪水遭遇加剧了江河的防洪形势,分析干支流洪水的遭遇情况,对于充分利用流域梯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洪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洪水遭遇分析大多采用实测资料统计,Copula函数因其灵活有效性被陆续应用到其中.为合理制定川江联合防洪调度方式,减轻川江河段防洪压力,采用川江干流朱沱站、寸滩站和嘉陵江北碚站、乌江武隆站多年实测资料,通过混合Von Mises分布和p-Ⅲ型分布拟合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和洪水量级,引入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干流与支流、支流与支流间的联合分布,对川江干支流洪水遭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川江干支流千年一遇洪水发生遭遇的概率较低,川江干流与嘉陵江洪水发生遭遇的概率较高且量级较大,乌江与川江干流、嘉陵江发生遭遇的概率较低且量级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未来预期、农户分化与宅基地退出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考察农户未来预期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积极的预期使农户具有更高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并对农户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户分化在"未来预期—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影响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对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农户将积极的预期转化为退出行为的概率越大.故此,可从稳定农户预期和创造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能力及条件人手,稳定农户预期,关注农户就业,鼓励和引导有积极预期、有条件的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998.
从空间效应视角下分析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为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于2003~ 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座城市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应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刻画和识别,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现持续扩大化特征,并伴随着极化现象.(2)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状态,而是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局域空间格局以HH和LL为主,以LH和HL为辅.(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会带动邻近城市土地开发强度.(4)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第二产业、城市交通和房地产投资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第二产业对邻近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城市交通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据此,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考虑城际之间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际需求,讨论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十四五"发展思路,提出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和指标体系,实施三大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重大工程,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岸线资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是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基于对长江岸线资源的系统调查与评估,发现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变化与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借鉴莱茵河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