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利用遥感调查与GIS分析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73,自引:11,他引:173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驱动。  相似文献   
83.
林病虫害已成为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对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病虫害类型、危害特点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有效防治措施与方法.参6.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种山毛豆的适应性及其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年生桉树人工林下,山毛豆生长正常,以后,随着林地的逐浓荫蔽,生长有逐渐衰退现象;间种山毛豆当年,可能对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改善间种方式而消除.第二年以后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著;间种山毛豆对提高土壤肥力也有一定作用,对促进林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预制床法生物修复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滨一污水站产生的含油污泥,建立了面积2400 m2的预制床处理工程,使用石油降解菌菌剂对含油量为110 160mg(以每千克烘干含油污泥计)的污泥进行了生物修复,经过160 d的处理后,含油污泥中石油降解率可达52.75%.针对北方冬季低温的特点,在处理场中建立了温室保温措施.温室内外修复效果的比较表明,在冬季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86.
海洋中溶存氧化亚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2O是大气中重要和微量气体,对温室效应和大气臭氧层损耗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N2O原重要源和汇。开展海洋中溶存N2O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对大气N2O和全球变暖的贡献。本文综述了海洋中溶存N2O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海洋中溶存N2O的分布特征、海气交换爱量的估算及其产生和消耗机理,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根据事故致因"2-4"模型,人的不安全动作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国内外学者关于二者的判定方法并未形成共识。为了寻找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科学的判定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分类及定义;其次,从理论层面论述了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判定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8.
章仕杰  傅贵 《安全》2019,40(8):46-51
为了系统地分析建筑施工事故原因、有效预防同类事故,运用STAMP模型从控制角度详细分析了一起特别重大坍塌事故,分别从物理过程及环境因素、基层操作原因以及管理层原因3方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控制缺陷,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事故控制措施及建议。结果表明:STAMP模型不仅可以分析各个层级的原因,还可以找出层级之间以及层级内不同组织之间的交互影响原因;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承包方对项目管理内容交叉与重叠,且沟通与协调缺失是导致错误决策和不恰当控制动作产生的主要因素;基层不安全控制动作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但取决于管理因素,管理层的原因是预防同类事故的重点。  相似文献   
89.
杨雪  傅贵 《安全》2019,40(9):11-17,5
在现代工业中,自主智能系统处在创新与探索阶段。由于先验知识的缺乏,其自身所带来的风险问题,越发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关注。本文对于如何应用国际主流的事故致因理论以提高自主系统开发与运营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指出,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可用来从不同角度识别已知风险源,提高对未知风险源的警惕性,并通过描述事故场景,来辅助设计技术安全屏障与运行策略提高自主系统的安全性。为更好的理解自主系统如何会做出错误或不恰当决策,需对现有事故致因理论未涉及到的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0.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the prime causes of Chinese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HCAs).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 namely the HFACS-Hazardous Chemicals (HC),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human factors involved in Chinese HCAs. The ‘8.12’ Tianjin Port fire and explosion, the costliest HCA in recent years, was reanalyzed using this framework,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accident inquiry report to determine their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interacting human facto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in Ruihai Company led to this catastrophe, and the inquiry report had limitation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factors and the guidance for similar accident preven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HFACS-HC in HCA analyses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to recommend this approach for future HCA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