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1115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混凝过程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研究了壳聚糖改性高分子混凝剂的剂量、p H值对焦化废水浊度去除率和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壳聚糖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剂量为200mg/L,p H值为7的最佳条件下浊度去除率比色度去除率更好,它们分别是94.44%和66.67%。焦化废水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显示该最佳条件下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最大。  相似文献   
992.
人为干预条件下油菜对镉、铬污染土壤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在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柠檬酸(CA)和钝化剂石灰存在的条件下,土壤存在单一Cd、Cr及复合Cd、Cr污染时,甘蓝型油菜“甘杂1号”(Brassica napus L.)对Cd、Cr的吸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1)1.6 mg/kg的Cd和170 mg/kg的Cr单一及复合污染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2)当Cd为1.6 mg/kg、Cr为170 mg/kg时,10 mmol/kg的EDTA和CA能够有效促进油菜对Cd、Cr的吸收富集,相比对照,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污染,其Cd、Cr累积量都有显著增加,但10 mmol/kg的EDTA和CA均抑制了油菜的生长,植株的叶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绿、发黄、脱水、脱落等症状;3)当向污染土壤中添加1.5 g/kg钝化剂石灰时,油菜各部分Cd、Cr的质量比相比对照显著下降,但对油菜的正常生长没有显著影响;4)各部分Cd、Cr质量比随添加强化剂、钝化剂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甘杂1号”油菜对低浓度Cd、Cr单一及复合污染表现出一定的耐性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93.
不同乙酸钠/甘油比对好氧/延长闲置SBR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甘油和生活污水中常见的乙酸钠作为碳源,建立了5个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乙酸钠/甘油比分别为1∶0、4∶1、1∶1、1∶4和0∶1),考察了各反应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除磷效果,并通过分析典型周期内磷及微生物体内各储能物质的变化,初步探究不同乙酸钠/甘油比对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乙酸钠/甘油比由1∶0逐渐降至4∶1和1∶1时,平均除磷率由90.1%升至92.5%、97.3%.乙酸钠/甘油比继续降至1∶4及0∶1时,系统除磷率降至65.7%、53.4%.当乙酸钠/甘油比为1∶1时,聚磷菌体内合成大量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2.55 mmol·g-1,以每g VSS积累的C(mmol)计,下同),为后续磷的吸收及聚磷合成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以甘油作为单一碳源时,PHAs合成量最少(0.82 mmol·g-1),糖原合成量最大(2.56 mmol·g-1,以每g VSS积累的C(mmol)计).  相似文献   
994.
温度对发射药比热容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发射药比热容参数。方法选用发射药9/7单基药、SF-3和GATo推进剂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发射药的热分解特性,确定实验温度区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采用动态温度调制法对温度区间内发射药比热容进行测量,对发射药比热容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计算热力学函数。结果发射药的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大。结论在进行发射药热模拟计算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应该使用常温下发射药比热容。  相似文献   
995.
溶解氧对好氧/延长闲置SBR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下好氧/延长闲置(O/EI)序批式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并通过分析典型周期内磷元素及微生物体内各储能物质的变化,探究DO浓度对O/EI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DO浓度(1 mg·L-1)条件下,O/EI系统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除磷率高达96%,单位污泥除磷量为5.02 mg·g-1;而当DO浓度较高(4 mg·L-1)时,反应器内磷的去除率降至50%,单位污泥除磷量仅2.81 mg·g-1.研究表明,在DO浓度为1 mg·L-1时,微生物能合成较多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糖原的合成及利用较少,系统好氧吸磷量远高于其他反应器,并在闲置期释放出更多聚磷酸盐.可见,DO可通过影响微生物体内PHAs和糖原的合成及转化,闲置期释磷,好氧前期释磷及好氧吸磷,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996.
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挥发性有机物(VOCs)散逸及浓度分布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光离子气体检测仪(PID)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法+色谱/质谱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VOCs污染场地内土壤中浓度检测.研究了VOCs在挖掘扰动过程中的散逸行为,并对气体中的VOCs浓度平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典型VOCs的散逸率整体上较高,对于该污染场地土壤特质,污染土壤扰动过程中,1,2-二氯乙烷散逸程度最高,苯散逸程度最低.VOCs浓度并不因距离增加而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会出现波峰波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7.
高温硫化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憎水性、憎水迁移性,有效提高了复合绝缘子的耐污闪性能。但是作为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温硫化硅橡胶材料在长期运行之后会表现出一定的老化特征,包括出现粉化、褪色、龟裂等现象。作为复合绝缘子最直观的特征,伞裙护套的颜色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硅橡胶材料的性能变化。对复合绝缘子伞裙的颜色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RGB颜色空间对其进行了定量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复合绝缘子伞裙颜色变化特征对其老化状态进行表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我国燃煤过程中汞的排放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燃煤烟气中排放汞的形态主要以零价汞为主,将气态零价汞转化为易于脱除的二价汞是控制零价汞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对燃煤烟气中零价汞的转化机理以及控制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不同零价汞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结论得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经济有效地发挥其在烟气除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北京某道路外侧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北京城区某主干道两侧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Cr、Ni、Cu、Zn、Cd和Pb等重金属之总量,利用修正的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存在的形态。结果显示:Cr、Ni、Cu、Zn、Cd和Pb总量平均值分别超过北京地区背景值的1.51、3.84、1.78、2.33、13.92和1.32倍;Cr、Ni、Cu、Zn和Cd元素各形态分布情况为:残渣态>氧化态>酸提取态>还原态>水溶态;而Pb为残渣态>氧化态>还原态>酸提取态>水溶态。采用4种不同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总量评价方法中的地累积法得到的污染顺序为Cd>Ni>Zn>Cu>Cr>Pb,而潜在生态评价法得到的潜在污染顺序为:Cd>Ni>Cu>Pb>Cr>Zn;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中RAC风险评价法得到生物可利用性顺序为:Ni>Cd>Zn>Cu>Pb>Cr;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得出:生物潜在可利用性依次是:Pb>Ni>Zn>Cd>Cu>Cr。  相似文献   
1000.
二甲基乙酰胺湿纺腈纶废水是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化工废水,碳氮比低,水质波动大。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二甲基乙酰胺湿纺腈纶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曝气时间3 h,溶解氧4.5~5.5 mg/L,补充无机碳源碳酸氢钠0.5 mg/L,缺氧停留时间2 h的工况下,COD去处理率为75%,BOD为98%,TOC为70%,NH4+-N为94%,TN为80%,DMAC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