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简在友  许桂芳  孟丽 《生态环境》2007,16(1):201-204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太行山野生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菌根菌菌丝在分别加有硫酸锌、钼酸铵以及硫酸亚铁的PDA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数据同PDA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后,结果表明:Mo元素对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Fe元素明显地促进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Zn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对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揭示出红豆杉菌根菌生长发育的一些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52.
超微型浮游藻类(3μm)主要包括超微蓝藻(PCY)和超微真核藻(PPEs),是浮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通江湖泊中超微藻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于2019年洞庭湖丰水期(5~8月)每月对东洞庭湖进行采样调查,研究了丰水期间东洞庭湖超微藻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洞庭湖丰水期超微藻生物量和丰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演变规律(P0.05).整个丰水期间,超微藻Chla平均浓度为8.52μg·L~(-1),其对总浮游藻类Chla的贡献率平均为41.6%;从5~8月,随着水温的增加,超微藻Chla浓度不断增加,尤其是东洞庭湖北部湖区和南部湖区;东部行洪道超微藻Chla浓度全湖最低.PCY是东洞庭湖超微藻的主要优势藻,其丰度平均是PPEs的3.4倍.PCY和PPEs丰度表现出相似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从5~8月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空间上,随着丰水期的推移,超微藻丰度峰值由北部湖区向南部湖区迁移,到8月丰水期末期超微藻丰度逐渐降低,北部湖区超微藻丰度最高.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超微藻表现出了显著的时空分布规律,水位和N∶P比是影响东洞庭湖PCY和PPEs丰度组成比例变化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现实中隧道火灾应急救援演练成本高、危险性大、适应能力弱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安全培训理论,以3Dmax和Unity3D为技术手段,构建隧道火灾应急救援培训系统。系统功能下设体验模式、训练模式和底层模式,对应开发6个培训模块和15个场景科目,实现在高沉浸性的虚拟环境中对隧道救援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火灾应急培训。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人员参加应急救援演练的积极性,降低应急演练成本,使学员在安全真实的虚拟环境中熟悉救援设备使用方法,增强学员处理事故场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
林静  张健  杨万勤  简毅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4):1419-1427
为了解岷江下游大气降水中pH值及其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以五通桥段小型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年降雨量、降水pH值和降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探讨了pH值与重金属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大气降水中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五通桥集水区年总降雨量为1199.42 mm,pH平均值为5.37,年降雨中42.86%为酸雨,3.57%为重酸性雨,10.71%为碱雨,且夏、春季比秋、冬两季略高.重金属As、Cd、Cu、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0.33、5.75、14.68、53.15、922.37μg·L-1,其中,As和Cu含量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5种重金属含量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春季含量略高于秋季,与大气降水pH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pH为3.8左右时各重金属含量最高,其中,As和Cd在pH 5.5左右、Cu和Pb在pH从5.5到6.0的过程中含量增加,达到次高值.5种重金属在降雨pH值大于7时含量最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As、Cd、Cu、Pb、Zn主要来源于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矿石开采和钢铁生产.  相似文献   
55.
根据非甲烷总烃排放标准、分析方法和实际监测情况,对非甲烷总烃定义、总烃峰型异常、氧峰干扰、方法检出限测定和采样容器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气态烃的衍生物属于非甲烷总烃,烃的衍生物和色谱柱类型是导致总烃峰型异常的主要原因,使用除烃空气作载气可消除氧峰干扰,非甲烷总烃为差值结果,应按照EPA SW-846标准测定检出限,PVF气袋本底低、气密性和化学惰性好,是最佳的非甲烷总烃采样容器。  相似文献   
56.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出发总结了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包括模型的发展回顾、建模方法和建模的步骤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建模理论进行划分,可分为:基于适宜性评价理论的优化模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优化模型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优化模型;以建模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通过优化模型建立的方法对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两种模型:以数量优化和适宜性评价为核心的空间配置优化模型和以元胞自动机模拟演化为核心的优化模型,归纳出空间优化配置模型的建模步骤:预处理、数量优化、空间优化、评价结果4个步骤;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的建模步骤:系统定义、系统抽象、模型实现、方法验证、模型校正和应用6个步骤,并针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指出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核心的多模型耦合和系统集成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将会是今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江苏南京地区蜻蜓目(Odonata)昆虫区系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对江苏南京地区的蜻蜓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蜻蜓目昆虫45种,隶属于8科29属。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东洋成分占明显优势,有13种,约占总数的2889%;古北区的种类相对较少,只有5种,约占总数的1111%。研究分析了7个样地蜻蜓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WTBX〗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D)和相似性系数(Cs〖WTBZ〗)。结果发现:蜻蜓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紫金山(30)=老山(30)>将军山(24)>江心洲(19)>方山(18)>东庐山(13)>金牛湖(9);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将军山(2.9298)>紫金山(2.9150)>老山(2.7258)>方山(2.6574)>江心洲(2.5478)>东庐山(1.9025)>金牛湖(1.6700)。其中,方山与东庐山的相似性系数最大(0.7742),金牛湖分别与紫金山和老山的相似性系数最小(0.4103)。  相似文献   
58.
为深入研究唐山市老自行车厂场区六价铬污染机理和确定治理方案,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浸泡和土柱试验,查明了六价铬在场地包气带中的污染原理和硫酸亚铁还原固定治理土壤六价铬污染的可行性与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内包气带中六价铬的运移主要受吸附和解析作用的控制。使用PH值为3.0,质量浓度为2.4%的硫酸亚铁溶液作为治理药剂,可将污染场地包气带中93.24%的六价铬去除。  相似文献   
59.
东海赤潮高发区半分析算法色素浓度反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研究赤潮机理和预测预报以减少其危害,根据2002-04东海赤潮调查航次实测资料,得出经验系数,建立方程,发展了东海赤潮高发海区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半分析算法.由现场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检验,叶绿素a吸收系数aph(675)及浓度的反演结果误差基本在30%以内,其中浓度反演结果比较,均方根偏差为0.24,最大相对偏差为40.93%,平均相对偏差为18.83%,相关系数R2为0.83.从检验的结果来看,算法反演的精度较好,对于研究海区相对适用.  相似文献   
60.
以安徽省凤阳县禅窟寺风景区为例,介绍了语义差别法(SD)在风景区自然景观评价中的应用过程:获取风景区图片资料—选择形容词对—确定评价尺度—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明利用语义差别法对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进行评价,可以方便地了解评价者对整个风景区的综合评价以及对风景区内各景观节点的景观印象,有助于制定适合于风景区自身特点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