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9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1367篇
安全科学   920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48篇
综合类   3382篇
基础理论   547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282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氨氮(NH_4~+)是大多数浮游生物优先利用的氮源,其在水体中的再生过程(REG)和潜在吸收过程(U_(pot))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和生物群落的生长。以长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对长江中游滨岸带水体的NH_4~+循环速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滨岸带水体NH_4~+再生速率为0.12~1.62μmol/(L·h),潜在吸收速率为0.21~2.35μmol/(L·h),生物群落NH_4~+需求(CBAD)为0.08~0.75μmol/(L·h)。NH_4~+再生速率、潜在吸收速率和生物群落NH_4~+需求均随水流方向自宜昌至鄱阳湖湖口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统计分析表明,化学需氧量(COD)(p0.01)和悬浮物浓度(SS)(p0.05)是影响长江中游水体NH_4~+循环速率的主要因素。长江中游水体NH_4~+再生速率占潜在吸收速率的43.1%~76.0%,均值为58.5±8.5%,表明NH_4~+再生是长江中游水体中生物群落NH_4~+吸收过程的主要NH_4~+来源。估算得到的NH_4~+再生量是长江中游水体TN负荷的2倍,表明水体NH_4~+再生在支持水体初级生产力和维持氮素内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安徽省1978~2010年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对33 a来粮食动态变化的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安徽33 a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安徽省未来20 a(2011~203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中长期的模拟预测,以期为相关部门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成本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粮食生产在2011~2030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2030年粮食预测产量达到4 119万t,比2010年增长了1 039万t,年均增长15%。〖HJ1〗〖HJ〗  相似文献   
993.
试论通过PPP模式处理我国城市垃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通过PPP模式处理我国城市垃圾的新思路,对PPP模式的经济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是PPP模式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995.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 8县 4市 3区的可持续发展静态指数计算 ,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县目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对比关系 ,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7.
以植被生物完整性评价梁子湖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滨湿地植被是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以湖滨湿地植被为对象可评价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对梁子湖湖滨湿地植被的详细调查,共鉴定出植物182种,隶属于52科128属,其中湿生植物147种,水生植物35种。水生植物中有20种挺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和9种沉水植物。采用植被生物完整性(VIBI)方法评价梁子湖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对21个备选指标进行筛选分析,建立了以挺水植物物种数、多年生植物物种数、外来物种百分比、香农多样性指数、植物区系质量指数FQAI、耐受性物种百分比、敏感性物种百分比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三分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将梁子湖湖滨湿地划分为健康、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梁子湖湖滨湿地22个调查位点中,处于健康状态的有3个位点,良好6个,共占总位点数的41%,一般和较差分别为7个和6个,共占59%。总体上看,东梁子湖和牛山湖湖滨湿地位点健康状况较好,而西梁子湖湖滨湿地差异性较大,山坡湖南部湖湾和前江大湖北部位点健康状况良好,张桥湖湖滨湿地健康状况一般,评价较差的6个位点集中在宁港湖周围和前江大湖南部沿岸。底质和人类活动如水位调控、围网养殖、放牧等是影响梁子湖湖滨湿地植被生物完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刀鲚仔稚鱼摄食的关系,2006年7~12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 mm)在表层拖曳采集浮游动物78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2种,平均密度 3 278.95 个/网;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拖曳234次,采集到刀鲚仔稚鱼 37 170 尾,平均密度158.85尾/网。通过胃含物分析共鉴定刀鲚仔稚鱼饵料生物15种(类)(浮游动物11种,浮游幼体4类),平均摄食密度1.306个/尾。研究结果表明:前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哲水蚤、剑水蚤和枝角类;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猛水蚤和桡足类桡足幼体;后弯曲期仔鱼除偏好摄食桡足类幼体以外,也偏好摄食游泳能力较强的糠虾;稚鱼对糠虾有极强的偏好。水温和盐度对刀鲚仔稚鱼的摄食量影响较小;浮游动物分布并不直接影响刀鲚仔稚鱼分布,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9.
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是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热带、亚热带鱼类,历史上未曾分布于长江水系。鲮食性广、性成熟时间短,繁殖量大,但不耐低温。2010年10月,对长江宜昌江段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种非长江水系土著种的野鲮亚科鱼类。基于鳞片、鳍条、口器、腮耙等特征鉴定为鲮(C. molitorella)。进一步结合鲮的生物学特征和长江水温及水生态环境状况对鲮的进入途径和成为入侵鱼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其成为入侵鱼类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及调整规划的意见: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高中心城市的容积率,置换出一定面积的生态用地,降低耕地的生态赤字;发展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水路运输,减少交通能耗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降低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