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378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高温氢还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2],并自行设计了高温还原系统(还原炉、六通阀等),测定半导体生产排放废气和废水中的砷、磷、硫及其化合物,样品不需预处理,使气相色谱仪能直接测定固、液、气相样品中砷、磷、硫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砷、磷、硫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L、0.003mg/L、0.02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8.6%和0.3%,与经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角度,也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2.
应用近两年三明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所监测的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大量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三明市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规律性,以及可吸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3.
人因评价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因评价是安全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因评价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44.
采用溶剂萃取法处理含硫酸及硫酸盐的工业废水,主产优质农用硫酸钾,副产氯化铵和氮钾复合肥,整个工艺过程基本无三废排放,实现了对该废水的综合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5.
生态条件和瘤胃菌丛密度与纤维分解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装配的人工模拟瘤胃发酵装置内,用90523-1瘤胃菌丛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的分解与瘤胃细菌的密度及其类群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都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发酵温度40℃,搅拌速度为60~70r/min的条件下搅动20min/h,C/N为10:1的生态条件环境中的细菌密度和纤维素分解率都高于相同生态条件的其它梯度组。  相似文献   
4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地震科技开发资料,分别以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作为比较数列,对年度内完成的实际合同额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开发能力与人的各种因素——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复杂人——机系统中的人因失误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随着人——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多,装置的可靠性越来越高,人因失误已成为重要的潜在事故源。本文描述了复杂人——机系统的特征,探讨了该系统中人因失误的定义、分类、数据采集和事故模型。这些研究有助于对人因失误的预测、预防和减少。  相似文献   
48.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载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29科47属58种和它们的用途、分布区以及生境因子,并对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在一体式一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考察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搓洗膜丝,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清洗方式。间歇式运行方式的停抽期间最低剩余抽吸压力可用来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0.
Various hazardous substances contained in waste TV sets might be released into environment via dust during recycling activities. Two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and five kinds of heavy metals (Cu, Pb, Cd, Cr, and Ni) were detected in indoor dust collected from two workshops (TV dismantling workshop and subsequent recycling workshop). PBDEs concentrations in dust from waste wires recycling line (722,000 ng/g)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studied sites, followed by those in manual dismantling–sorting line (117,000 ng/g), whereas TBBPA concentrations were the highest in manual dismantling–sorting line (557 ng/g)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recycling line (428 ng/g). For heavy metals, Cu and Pb were the most enriched metals in all dust sample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b (22,900 mg/kg) was found in TV dismantling workshop-floor dust. Meanwhile, Cu was the predominant metal in dust from the PCB recycling line, especially in dust collected from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42,700 mg/kg). Occupational exposur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workers were the most exposed to BDE-209 among the four PBDE congeners (BDE-47, BDE-99, BDE-153, and BDE-209) in both workshops. The hazard quotient (HQ) indicated that noncancerous effects were unlikely for both BFRs and heavy metals (HQ?<?1), and carcinogenic risks for Cd, Cr, and Ni (risk?<?10?6) on workers in two workshops were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