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4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741篇
安全科学   413篇
废物处理   200篇
环保管理   455篇
综合类   3596篇
基础理论   997篇
污染及防治   905篇
评价与监测   392篇
社会与环境   343篇
灾害及防治   2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992.
Sub-Saharan Africa is large and diverse with regions of food insecurity and high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roject quantifies carbon stocks and fluxes in the humid forest zone of Ghana, as a part of an assessment in West Africa. The General Ensemble biogeochemical Modeling System (GEM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s of natural and managed systems to projected scenarios of changes in climate, land use and cover,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the Assin district of Ghana. Model inputs included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cover data, 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s and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s, and national management inventor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deforestation for crop production led to a los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by 33% from 1900 to 2000.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trend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cropland in the 20th century will continue through the 21st century and will be increased under the projected warming and drying scenarios.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could offset SOC loss by 6% with 30 kg N ha−1 year−1 and by 11% with 60 kg N ha−1 year−1. To increase N fertilizer input would be one of the vital adaptive measur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maintain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through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993.
有机修饰土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CS)土耕层和黏化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个温度下,土两层次修饰土样吸附苯酚的总吸附速度Vt和快速吸附反应速度Vf在低添加浓度下分别为2.64~3.31 μg·(g·h)-1和39.19~61.23 μg·(g·h)-1,在较高添加浓度下分别为13.09~16.30 μg·(g·h)-1和247.87~325.64 μg·(g·h)-1,耕层土样VtVf的大小顺序均为100 CB>120 CS>50 CB>CK,而黏化层土样均为100 CB>50 CB>120 CS>CK.结果证实土两层次土样的有机修饰能够显著加快对苯酚的吸附速度.苯酚的吸附反应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总吸附反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与快速反应有关的不同速度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慢速吸附反应则影响不大.修饰土样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转折时间均小于2 h,且与吸附速度呈现相反的大小顺序.黏化层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速度高于耕层修饰土样.吸附温度的升高、苯酚添加浓度的提高均可以加快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反应速度.指数Ⅱ型动力学模型是描述修饰土样吸附苯酚的最佳模型.拟合参数A值与快速吸附反应相关的各项速度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模型参数-B与转折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可以作为描述吸附反应速度的特征参数.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机制以有机相对苯酚的疏水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光源下TiO_2/ACF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制备了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TiO2/ACF,利用自行设计的光催化反应器,在紫外和可见2种光源下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比较了2种不同光源下的脱除效率.结果表明,烟气中氧含量、反应温度、烟气含湿量、光照强度等是影响光催化的主要因素,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负载型TiO2/ACF光催化剂脱除SO2和NO的效率分别达到99.7%和64.3%,在可见光源的照射下,负载型TiO2/ACF光催化剂脱除SO2和NO的效率分别达到97.5%和49.6%, 5次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平行数据的标准偏差S较小.通过反应后吸收液的离子色谱分析,推测了2种不同光源下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水温和pH对饮用水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对输配水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与其存在形态有关.本研究采用硫酸铝模拟配水考察了水温和pH对溶液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情况.考察的主要铝形态包括单核铝、溶解铝、悬浮铝和多核铝;采用的形态分析方法为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当pH=6.5时,悬浮铝为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存在形态,在总铝中的质量分数为62.2%;而当pH>7.0时,单核铝为主要形态,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各水质条件下的多核铝浓度均较低,且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也不大.水温对铝形态的影响与pH是一致的,由pOH可将二者统一起来.通过调节pOH可以实现饮用水中铝形态的控制,这将对输配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及铝毒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婧  周启星  刘维涛 《环境科学》2009,30(10):3022-3027
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种子发芽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及根长的抑制效应显著(p<0.01),而且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土霉素对小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半抑制浓度为65.5 mg/L和34.7 mg/L.然而,土霉素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表明,0.15~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5.6%~47.3%,叶片及根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露7 d后,0.15~2.4 mg/L土霉素对小麦叶片和根部SOD与POD活性的抑制效应不显著,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土霉素对小麦的SOD与POD酶活性抑制率显著下降;2.4 mg/L土霉素暴露21 d后,小麦根部的SOD活性下降72.3%,说明土霉素对小麦幼苗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具有破坏作用.该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土霉素长期暴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的生态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7.
黄朴  孙瑜  李覃  徐立红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6):1278-1282
为研究在活体条件下自然水环境中蓝藻水华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将小鼠连续7d经灌胃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蓝藻水华粗提物,通过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热应激蛋白HSP70、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GRP78、CHOP以及caspaser-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浓度的提高,在最高浓度组,HSP70,GRP78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但未见CHOP和caspaser-12表达的明显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粗提物使小鼠肝组织处于内质网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富集柱类型、富集温度和色谱操作条件等因素对二次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中痕量PH3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大气和东海陆架沉积物中PH3的测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少等优点,其检测限为0.02 pg、精密度2.0%、线性范围为0.56 pg~5.6 ng.用此方法测定了冬季东海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PH3含量为(0.51~23.10)×10-9,其分布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东海沉积物中的PH3是海洋中磷的潜在来源之一;青岛崂山大气中PH3日变化趋势说明大气中PH3明显受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测定了在黄海采集的各种体长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中6种痕量金属(Zn、Cu、Fe、Al、Mn和Sr)和3种主要元素(C、N和P)的浓度.除Zn浓度在4~5倍内变动外,其余5种痕量金属浓度的变动范围均接近或超过一个数量级;并且,这6种金属均显示出了浓度随体长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对于3种主要元素,N和P的含量也与体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C却显示出了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Zn和Cu在鳀鱼内的浓度变化较为接近,可能验证了这两种金属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活动较为密切的性质;而其余4种金属的浓度变化规律更为接近,可能反映了陆源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河豚毒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识别元件,采用夹层法固定化微生物膜与氧电极组成毒性微生物传感器,实验了3种不同菌株生物传感器对河豚毒素的响应能力,得出对河豚毒素敏感的微生物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实验得出地衣芽孢杆菌传感器最佳工作条件为pH=7.76,温度35℃,底物GGA质量浓度为21.5 mg/L.在此条件下传感器对河豚毒素响应的标准曲线y=0.0025x+0.0122,线性范围为10~100 μg/mL,相关系数0.9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