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5篇
  免费   1385篇
  国内免费   2723篇
安全科学   1276篇
废物处理   238篇
环保管理   841篇
综合类   6577篇
基础理论   1223篇
污染及防治   815篇
评价与监测   518篇
社会与环境   523篇
灾害及防治   47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687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23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空间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芳香烃、醛酮类、烷烃类为主。各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年度平均浓度,芳香烃类为131μg/m3、烷烃类为118μg/m3、酮类为84.3μg/m3。年平均浓度最高的化合物为丙酮(66.2μg/m3)、乙醇(27.5μg/m3)、正十一烷(24.4μg/m3)和甲苯(17.2μg/m3)。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为城市老区和工业区最高,其他各功能区基本持平,但城市间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分界不明显;高度方向上,40m左右达到浓度峰值;PCA和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为主要污染源,分别占源总量的34%和19%。  相似文献   
972.
毛皮染色废水是一种高盐度、难降解、高污染的工业废水,整个处理环节都对环境生态有潜在的危害。文章采用4种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在相似操作运行参数下对毛皮染色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T-RFLP技术观察不同处理工艺下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工艺中,效果最好的是HA-SBR法,其COD、BOD5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75%、94%和93.59%。T-RFLP分析表明处理工艺的不同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活性污泥中的优势种群,不同处理工艺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同NH4+-N浓度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还表明,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或调节生化工艺可以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增强污泥体系抗污染物冲击性能,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73.
该实验模拟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有机酸,通过饱饥驯化法,苏丹黑和尼罗蓝染色初筛,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复筛,得到一株能以城市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混合有机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积累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菌株X-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培养实验表明碳氮比对菌株PHAs积累率有较大影响,碳氮比增高有利于菌株积累PHAs。该菌以实际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正常生长并积累PHAs。  相似文献   
974.
河流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形态结构与水质变化间关系研究可以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河流是由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构成的系统,急流-深潭-沙(砾)滩是河流的基本结构单元,并以都柳江上、中、下游9个急流-深潭-沙(砾)滩单元为对象,测定了水质指标,分析了山区典型河道基本结构单元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都柳江深潭水体中氮素浓度与pH值大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氮0.97mg/L和0.87mg/L;硝酸盐氮0.60mg/L和0.56mg/L;氨氮0.22mg/L和0.20mg/L;pH8.22和8.14。而磷素、溶解氧、BOD5和COD则是深潭小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磷0.0187mg/L和0.0202mg/L;正磷酸盐0.0070mg/L和0.0085mg/L;溶解氧11.93mg/L和13.50mg/L;BOD53.75mg/L和5.36mg/L;COD10.986mg/L和12.807mg/L。电导率深潭与急流相等,均为169.7μS/cm。方差分析表明,深潭与急流水体总氮和硝酸盐氮在夏季差异极显著;磷素和pH在春季差异极显著;电导率在秋季差异极显著;氨氮、溶解氧、BOD5和COD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工作显示,河流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着水环境质量,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在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遵循河流形态结构规律以便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75.
为解决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PT(抽出处理)和PRB(渗透性反应墙)存在的一些不足,搭建了MET(多级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小试装置,以NH4+-N为目标污染物,研究MET对地下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力负荷为14.68 m3/(m2·d)、ρ(NH4+-N)为25.0 mg/L的条件下,装置连续运行45 d,NH4+-N去除率呈先降后升、平稳后再下降的趋势,平均值达90%以上.出水ρ(NH4+-N)平均值为2.0 mg/L,其中,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同化作用使ρ(NH4+-N)平均下降13.9和5.2mg/L,分别占进水ρ(NH4+-N)的54%和20%;植物作用、基质永久吸附作用和挥发作用分别使ρ(NH4+-N)下降2.9、0.7和0.7mg/L,占进水ρ(NH4+-N)的12%、3%和3%.综上,MET对地下水中NH4+-N的去除率可达90%,实现了高效去除NH4+-N的目标.  相似文献   
97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种类繁多,实际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且各类技术缺乏对实际工程实施的指导。针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研究了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技术、厌氧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SBR-化学除磷和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工艺参数、处理效果、投资估算和操作管理要求,并对各项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规模,总结不同地区相应的推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77.
在呼伦贝尔市境内雅鲁河流域设置12个点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隶属于8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数79.2%,各点位种类不丰富。各点位优势种不同,但基本都以对水质敏感类群和中等耐污类群为主。各点位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9~49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2~11.69g/m2。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以集食者和捕食者种类较多,分别为6种;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上游点位水质为轻-中污染型,下游点位水质为中-重污染型,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南大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余点位水质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978.
针对环境监测通常需要对大量的监测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且多为重复性计算过程,导致工作量大、人工工作效率低、处理与分析时间长等,以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为技术手段,提出了更为精确和方便的修约函数公式,并通过《2010环境质量报告》中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修约函数公式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手工计算方法相比,通过Excel函数的计算,Excel工作表格计算结果更准确,也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人工计算过程,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通过函数公式自动计算完成因基础数据发生改变(因上报错误或输入错误等)而产生的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评估TLJ-60A型土工离心机转臂系统能否满足强度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转臂系统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确定载荷条件和边界条件,计算关键部位的最大等效应力,给出材料使用建议。在建成后离心机运行中进行应变响应实测,并就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平均差异为4.5%,最大差异为12.46%,数值模拟偏保守。结论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是正确的,支撑了设备研制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980.
目的研究密闭充氢环境下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效应。方法设计能模拟低氧、低氢和压力变化的密闭充氢环境,并在此环境中进行一系列氢气传感器效应试验,分析、评定试验数据。结果得到了不同环境下氢气、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出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的有效工作环境,并预测了其在不同贮存环境下的工作寿命。结论密闭充氢环境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影响较大,湿度影响较小,注气检定合格的氢气传感器,在密封容器内扩散式检定,不合格率高,检定数据误差大于±5%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