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353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1851篇
评价与监测   497篇
社会与环境   238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正> (一)大陆壳演化的动力学地壳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在一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按照这一模式,大陆是在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沿裂谷带上升的大洋壳和沿俯冲带下插的洋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然后,通过下插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沿俯冲带上升的岩浆。根据这个模式,可以通过下式描绘出大陆壳的演化:  相似文献   
32.
<正> 一般认为,对癌症的病因,包括环境及其它方面的病因,目前所知甚少;但如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对环境致癌作用还是有相当认识的。但首先要澄清“环境”一词的涵义。从流行病学方面看来,除个体从其亲代接受的遗传物质以外的其它任何影响,皆可称之为“环境”。因此,环境这一概念可以有条件地称之为“接触”(exposure),有时接触的是单一物质或因子,而较经常接触的则是复杂的混合物质。由于接触经常是混合性的,一般可包括职业性、居住条件、地理性或长时间的接触等。有人将各地癌症发生率作了比较,认为多达9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必须指出,这里包括的是  相似文献   
33.
1.人口数量与人体健康在90年代,地球上不得不把原来供2人的有限资源用来供应3口人——相当于每年增加9700万人口。在人类历史上这10年人口增长最快。从1970~1990年间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40%多——相当于16亿人。在下两个10年中增长速度会更快,将达17亿,从而使地球总人数增达70亿。但从那以后,地球人口年增长率将会下降,到2110年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05亿左右。其实这些巨大增长掩盖了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的事实。现在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仅为0.5%,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率  相似文献   
34.
Sexual selection and red-winged blackbi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序言 用旋转台相电子探针对曼尼托巴州埃耳博湖(Elbow Lake)一个小石英闪长岩岩株中大量环带状斜长石晶体做了详细研究,本文是介绍这些详细研究结果的两三篇连续文章的第一篇。这次研究的目的首先是比较用光学方法和电子探针获得的许多各别环带的化学成分;其次是根据光学观察所得的环带构造和双晶特征以及根据电子探针的结果,试图得出该岩株的成因认识。  相似文献   
36.
The honeybee compound eye is equipped with ultraviolet, blue, and green receptors, which form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a trichromatic color vision system.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tral receptors by localizing the three mRNAs encoding the opsins of the ultraviolet-, blue- and green-absorbing visual pigments.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three opsin mRNAs demonstrated that three distinct types ommatidia exist, refuting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ommatidia composing the bee compound eye contain identical sets of spectral receptors. We found that type I ommatidia contain one ultraviolet and one blue receptor, type II ommatidia contain two ultraviolet receptors, and type III ommatidia have two blue receptors. All the three ommatidial types contain six green receptors. The ommatidia appear to be distributed rather randomly over the retina. The ratio of type I, II, and III ommatidia was about 44:46:10. Type III ommatidia appeared to be slightly more frequent (18%)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ventral region of the eye. Retinal heterogeneity and ommatidial randomness, first clearly demonstrated in butterflies, seems to be a common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eyes of insects.  相似文献   
37.
<正> 引言现代地热系统的研究给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带来了新认识。在许多研究中,蒸气蒸发后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收集的地热水样品中测到的微量金属的浓度,可用来表示地热系统深部的这些微量金属的浓度。其假设是在地热流体排泄过程中金属不会发生有意义的沉淀。然而,在新西兰奥哈阿基(样品编号为BR)和卡韦劳(样品编号  相似文献   
38.
<正> 混合岩的成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讨论和争论的题目。下面四种作用之一或四种作用的结合,一般可用来解释混合岩的发育:(1)分离结晶作用各个阶段的岩浆贯入作用;(2)地壳岩石的深熔作用;(3)交代作用;(4)亚固相变质分异作用。贯入作用是Pitcher和Berger(1972)作为形成混合岩(发现于爱尔兰地区多尼戈尔的托尔和法纳德深成岩体中)的机械作用提出的。Winkler(1976)指出了“贯入混合岩”和“原地混合岩”的区别,赞成原地混合岩为深熔作用成因。  相似文献   
39.
常温酸性腐蚀对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盐雾腐蚀试验对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热障涂层进行了常温腐蚀,研究了常温酸性盐雾腐蚀对热障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酸性腐蚀使热障涂层表面变得粗糙不平,产生了较大的裂纹.经过150次高温循环氧化后,顶层氧化锆晶粒排列疏松,裂纹进一步扩展,中间层--粘结层氧化速度加快,生成了疏松的TGO层.TGO的体积膨胀效应使得陶瓷/粘结层界面结合力降低,缩短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0.
丽州金-银矿区位于汉城东南约60km的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变质岩带内。该矿区的矿山沿含金热液石英脉分布,这些石英脉穿切了早元古代眼球状片麻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矿化分三个阶段(Ⅰ阶段、Ⅱ阶段和碳酸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矿化均充填早期的断层角砾岩带。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含硫化物-石英的Ⅰ和Ⅱ阶段从早期高温(约350℃)演化至后期较低温度(约180℃)。成矿后的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反映出热液流体的温度更低(220—190℃),盐度更低(4—5当量%NaCl)。 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证明,银金矿、辉铜银矿、辉银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在温度为285—185℃时,从盐度为14.0—2.6当量%NaCl的流体中沉淀出来。流体包裹体的沸腾证据说明,Ⅰ和Ⅱ阶段矿化期间压力小于100bar,相当于深度为500的岩石静压力和1250m的静水压力。 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共生时间而系统地减少,算出的δ~(34)S_(H_2S)值从7.7‰降至0.7‰。流体的硫酸盐/硫化物比值的逐渐增大很可能是由于沸腾时H_2S的丢失以及温度的降低造成的。不仅使δ~(34)S_(H_2S)值随时间而系统地减少,而且可能也导致金因Au(HO)_2~-分解而沉淀。 丽州矿区热液流体的氢和氧同位素值与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致,而接近于未交换的大气降水值。这些值与南朝鲜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