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51.
包惠  周来东  周毅  张量  旷良义  惠仲威 《四川环境》2003,22(6):41-44,91
成都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大多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区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进入景区的游客大量增加,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了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正在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行动,并已规划“全球环保500佳”的创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因此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尤为重要。市环保局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精神,为“创摸”提供决策依据,对市内特殊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文根据调查成果对特殊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2.
藻类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藻类生物技术在水污染生态毒理学和污水生物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应用藻类生物检测技术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的毒性评价结果证明,一些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藻类的毒性顺序大致为Hg~(2+),Cd~(2+),Cu~(2+),Ni~(2+)和 Zn~(2+);酚类、酯类和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主要通过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固氮作用。有关藻类污水处理的研究资料显示,阳光的强弱,污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藻类生物量的多寡是确保藻类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3.
为确保西安—安康二级公路路基质量,运用地质和地球物理(地震)两种勘探方法对滑坡区作地表和深部作地质勘探,查清滑坡对路基的影响程度。通过对该区的地质情况、滑坡体的成因及其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和综合研究后认为:勘查区内新、老构造运动特征显著,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滑脱面主要取决于断层面或层间千枚岩层等构造软弱带;区内该类滑坡体(或可疑滑坡体)是比较稳定的,相比之下,WT1和WT3勘探线南端滑坡体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4.
以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湖南境内邵(阳)-怀(化)段拱坝隧道掘进中掌子面前方岩体结构的超前预报为例,介绍了TSP203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预报了该隧道右线YK91+163-YK91+080段的围岩由于节理发育,且地表水与节理裂隙贯通性较好,因此稳定性较差,在施工中将很易造成坍塌,应按Ⅱ类围岩支护;在YK91+080-YK91+045段围岩稳定性较好,可视具体情况变更支护方案;YK91+031-YK91+013段,可能存在层间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支护。通过探测保证了及时、详细、准确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的岩体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进度、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β-萘酚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C6H8O7-Na2HPO4溶液中,β-萘酚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可逆峰,还原峰电位为-0.103V,氧化峰电位为-0.076V,该峰较灵敏、稳定,适于伏安测定。据此提出了一种灵敏,简便的检测β-萘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合适的条件下,β-萘酚浓度在2×10-5~4×10-4mol/L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40,检出限2.5×10-7mol/L。同时对模拟水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6.
生物滴滤池是一种古老的水处理装置.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厂节能降耗的大力提倡.该技术被重新得到重视和研究.在此就生物滴滤池的技术的原理,基本构成和研究现状等方面作简单综述,并针对生物滴滤池在处理污水和臭气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发展意见并指出这种组合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文章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进行了优化,确定出了垃圾分类收集最佳方案。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厨房垃圾、客厅和卧室垃圾、厕所垃圾及有毒有害垃圾4类。  相似文献   
158.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9.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_3~--δ~(15)N 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_3~--δ~(15)N 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_3~--δ~(15)N 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_3~--δ~15N 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0.
分别以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条件(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不同浓度离子共存)下,探讨对Cu~(2+)和Cr~(6+)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污泥对Cu~(2+)的吸附能力较强,其中颗粒污泥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1,吸附时间30 min,温度30℃,而絮状污泥在弱酸的环境下(pH值为4~7.1)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在上述条件下,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22.26 mg/g和23.62 mg/g;Cu~(2+)的存在有利于污泥对Cr~(6+)的吸附,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