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4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安全科学   433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237篇
综合类   2394篇
基础理论   539篇
污染及防治   596篇
评价与监测   259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脲酶受杀虫双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双对不同生态区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杀虫双浓度的增加,酶活性持续减小、计算得到了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剂量ED50值,获得了北方(?)土和南方红壤污染的;临界浓度为489和246g/kg;Langmuir模型可较好表征酶活性与尿素浓度间的定量关系;土壤脲酶活性和最大表观酶活性均可表征土壤受杀虫双污染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2.
水样品中重碳酸根离子排斥色谱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小平  阎炎 《环境化学》1996,15(6):555-559
本文研究了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了水样品中重碳酸根的最佳色谱条件,分离方式和流动相的选择,样品溶液pH值与峰高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简便,用样量少,灵敏度高于和干扰少等优点,测量下限为0.12μg.ml^-1HCO^-3在1-10μg.m^-1和10-100μg.ml^-1浓度范围内,HCO3浓度与峰高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油田水样品的分析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恢复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恢复过程中林分各层次盖度、多样性指数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马尔柯夫模型可适用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重建过程的研究;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可以自然恢复,但采用封育补植措施则能加快恢复进程.对马尔柯夫模型及预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农药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 ,有机污染物浓度高 (CODCr>10 0 0 0mg L) ,可生化性差 (氯苯农药废水BOD5 CODCr=0 .0 3 ,对邻硝基氯苯农药废水BOD5 CODCr=0 .0 5 )。采用微电解和Fenton试剂氧化两种物化手段对菊酯、氯苯和对邻硝氯苯 3种废水按比例配制而成的综合农药废水进行预处理 ,结果表明 :在废水pH为 2— 2 .5时 ,经微电解处理后 ,BOD5 CODCr比值在 0 .45以上 ,可生化性提高 ;Fenton试剂对综合农药废水CODCr去除率为 60 %左右 ,色度去除率接近 10 0 %  相似文献   
995.
概述了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脱硫原理及其特点 ,并提出了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安全饮用水保障处理中试平台,除具有常规处理工艺外,还引入臭氧接触氧化/催化臭氧氧化、纳滤和反渗透过滤技术、动态膜树脂吸附、光催化氧化、管网生物膜控制等新技术。作者介绍了中试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处理流程及控制系统,并对平台建设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环境胁迫因子参数的不同设定,对固定菌修复污染土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环境胁迫因子温度(高温40 ℃和低温15 ℃)、酸碱度(pH=4和pH=9)及重金属(Cd和Pb)存在时,对固定菌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并不大,而游离菌降解率却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进一步观察了固定化载体内部微观结构,为固定菌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We perform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to quantify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the mobilization of small pools of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DNAPLs) that may form at capillary-heterogeneity boundarie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columns packed with uniform sands arranged to create capillary heterogeneities. DNAPL pools readily formed in these packings and were more easily mobilized than trapped DNAPL ganglia.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DNAPL pool mobilization. Pool mobilization was expected when a dimensionless pool trapping number N(T)p> 1 while mobilization was observed in our experiments when N(T)p>0.76+/-0.16 (+/- 95% confidence interv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 predi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as attributed to experimental error. Using this model for DNAPL pool mobilization, a simple numeric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use of the model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ale on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pool mobiliza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system scale flow bypassing around the DNAPL pool increased and the system-averaged conditions for the onset of mobilization changed: a greater system-average Darcy flux or lower interfacial tensions were required for DNAPL pool mobilization. This result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 scale on mobilization of DNAPL pools in systems with capillary heterogeneities.  相似文献   
999.
罗璐瑕  胡忻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661-663,667
研究了生物可降解的有机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简写为EDDS)和乳酸乙酯(EL)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螯合剂提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DDS对土壤中的Cd、Cu、Pb和Zn有较高的提取率,效果比EL好;EDDS和EL混合提取的重金属提取率增加,但相比单独使用EDDS没有超过10%.FT-IR分析表明,提取前后FT-IR谱图中特征吸收频率没有显著改变,但强度有所改变.XRD分析表明,提取前后土壤晶格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螯合剂提取改变了土壤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Seres2000型高锰酸盐指数仪器监测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质自动站测定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数据与实验室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常常产生较大的偏差。作者旨在通过自动仪器与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比对测试,查找自动监测结果的偏差原因,同时分析和探讨如何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行,保持自动仪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到与实验室标准监测结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