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321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1711篇
基础理论   325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煤化工含盐废水的自然蒸发工艺是浓缩高盐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淡水的蒸发不同,含盐废水的蒸发不仅受气温、湿度、风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废水溶解物质及其离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但逐个考察影响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各个因素与蒸发速率的关系比较困难。通过煤化工不同浓度含盐废水的蒸发试验,找出了含盐废水相对蒸发速率与TDS、密度及盐度之间的关系,对煤化工行业蒸发池的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2.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观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为基础.构建了食品生产、提供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物种多样性维持等九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以渤海为研究区域.对上述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81703亿元.相当于近期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73倍.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2873亿元,间接使用价值68830亿元.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支持功能价值为主,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74.68%。此外.认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值与实际有偏差。  相似文献   
153.
针对湘西洛塔岩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特点,在调查、分析洛塔自然条件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实施了13处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通过系统总结洛塔地区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与方法及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岩溶水小流域为单元对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①地下河堵洞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②地下河出口及岩溶大泉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③凿引水隧洞拦截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④地表地下联合水库开发利用模式;⑤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模式。通过对失败工程的案例分析,认为在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查清工程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经济技术支持的可行性,然后采取相适应的开采方式与方法。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的提出,为在湘西实施“水源〖DK1〗·土地〖DK1〗·生态”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4.
针对细水雾灭火技术在载人航天器安全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液滴滞止距离与初始速度、粒径的关系,并利用Fluent模拟研究了水雾喷嘴雾场结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速度一定,水雾粒径越小,其滞止距离也越短;初始速度越大,其滞止距离越长.粒径小于50μm时,初始速度对滞止距离影响不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重力下的雾场分布与常重力下有明显差异,水雾主要集中在喷嘴附近,而且水雾蒸发速率较慢,液滴存活时间长.对比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模拟的迁移距离要小于理论值,这是因为理论分析中忽略了液滴的蒸发.为解决液滴滞止的问题,建议微重力环境下采取气体载运水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影响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的落石冲击问题,基于弹塑性力学、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球形落石冲击油气管道的计算模型,对管道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冲击速度、落石半径、管道内压力和落石冲击位置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管道冲击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落石的冲击能量主要用于管道塑性变形;冲击过程中,落石与管道的接触区域由初始的椭圆斑逐渐变成了椭圆环;管道塑性变形随着冲击速度和落石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内压和落石偏移度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评价及防护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保障油气安全运输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在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了解和掌握甘肃省各城市旅游业规模以及城市之间的旅游吸引范围,有利于在空间上解构甘肃省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建立甘肃省各市州旅游业规模评价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评定了各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并划定了三个旅游业规模城市等级,结合断裂点理论和场强公式进行分析,考量省内各城市带和城市间的旅游吸引范围以及旅游吸引力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7.
在太湖流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节水灌溉与控释肥(控释BB肥与树脂包膜尿素)施用对稻田30 cm深土壤渗漏水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水TN、NH+4-N和NO-2-N浓度均在施肥后10 d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渗漏水氮素以NH+4-N(0.22~15.15 mg·L-1)为主,平均占TN 70.1%,NO-3-N(0.10~0.95 mg·L-1)占TN比例较低,平均为13.0%,NO-2-N(0~0.24 mg·L-1)平均仅占TN 1.3%.与淹灌相比,节灌对稻田渗漏水氮素浓度及各氮素占总氮的比例影响不大,但降低了14.2%的渗漏水量和9.4%的TN淋失量.施氮显著提高了渗漏水氮素浓度以及NH+4-N和NO-2-N占TN的比例.控释BB肥和树脂包膜尿素较常规尿素处理水稻全生育期渗漏水TN平均浓度分别降低10.2%和43.3%,TN淋失量分别降低26.1%和39.5%.综上,干湿交替节灌结合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有利于降低氮素渗漏损失,促进农田面源污染减排.  相似文献   
158.
玉米芯吸附水中Cr(Ⅵ)的特性及SEM-EDS表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的Cr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探讨玉米芯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以期为应用玉米芯处理含Cr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设置了3项试验:不同p H条件下的吸附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和热力学试验,并对吸附前后的玉米芯进行扫描与能谱分析,探究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低p H有利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在p H为1.0左右时,玉米芯对Cr(Ⅵ)有最佳吸附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94.35%,最大吸附量可达23.944 0 mg·g-1;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但以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为最优,1/n为0.887 5,表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强度适中;D-R模型中E=3.152 8 k J·mol-1,表明该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H为-0.272 8 k J·mol-1,ΔS为0.014 3 k J·mol-1·K-1,表示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玉米芯表面产生了较多空洞结构,可能是酸性吸附质溶液可以使纤维素水解,增大了玉米芯的比表面积,形成了更有利于吸附的条件;另外玉米芯质子化的静电作用以及含氧官能团对阳离子的亲和性分别对阴离子形式的Cr(Ⅵ)和被还原成阳离子的Cr(III)有吸附作用。这些原因促进了玉米芯对Cr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地物类型,园林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热岛均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因此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影像数据提取了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植被覆盖度(FV)以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等生物物理信息,同时借助空间统计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区域典型园林绿地和水体地表温度的空间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5城区的地表温度以低温区和中温区为主。高温区与极高温区也占有较大比例,两者占市区总面积27.8%,较全市平均地表温度高约2~4℃,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园林绿地和水体的平均地表温度分别为26.76和24.86℃。相关性分析揭示,城市园林绿地和水体面积与其内部地表温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ig=0.001),园林绿地的FV、水体MNDWI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sig=0.015和sig=0.038),说明地表温度随着上述参数的增大而降低。除典型水体面积与地表温度的拟合曲线为对数函数之外,其他参数的最佳拟合效果均为线性。缓冲区分析说明,不论是城市园林绿地还是水体,都会对外围一定区域的热环境产生影响。伴随城市园林绿地与水体样区缓冲带距离的增大,外围区域的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随距离变化在不断减弱,其有效影响范围在距样区边界120~240 m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城市中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或水体其降温效应要比面积较小者显著,而水体对于周围热场的影响和敏感度要强于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160.
李明  梁湘  骆健美  周明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078-3087
本研究以天津泰达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间的污泥为接种物,启动并运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从富集的阳极生物膜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命名为P2-A-5.研究发现,菌株P2-A-5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Kocuria rhizophila DC2201具有100%的同源性,结合该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其归属为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通过化学剂处理、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K.rhizophila P2-A-5经0.5 mg·L-1溶菌酶处理45 min后,接种到以2.0 g·L-1海藻糖为底物的阳极液中运行MFCs,其功率密度达到314.8 m W·m-2,比优化前(74.9 m W·m-2)提高了320.3%.这是首次对K.rhizophil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菌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