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708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1679篇
基础理论   319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51.
Nitrogen interception in floodwater of rice field in Taihu region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field experiment located in Taihu Lake Basin of China was conducted,by application of urea or a mixture of urea with manure, to elucidate the interception of nitrogen(N)export in a typical rice field through"zero-drainage water management"combined with sound irrigation,rainfall forecasting and field drying,N concentrations in floodwater rapidly declined before the first event of field drying after three split fertilizations,and subsequently tended to retum to the background level.Before the first field drying,total particulate nitrogen(TPN)was the predominant N form in floodwater of plots with no N input,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on plots that received urea only,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on plots treated with the mixture of urea and manure.Thereafter TPN became the major form.No N export was found from the rice field,but total nitrogen(TN)of 15.8 kg/hm~2 was remained,mainly due to soil N sorption.The results recommended the zero-drainage water management for full-scale areas for minimizing N export.  相似文献   
952.
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负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掌握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机理和变化规律是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三峡水库非点源污染物来源范围广,每年随上游来水输入库区的非点源污染物成为三峡入库非点源负荷的主要部分。为研究三峡入库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变化规律,以SLURP水文模型和输出系数法为基础,建立了长江重庆寸滩断面以上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模型在模拟计算1996~2002年寸滩断面入库非点源TN年负荷和非点源TP年负荷时,除1998年非点源TP负荷计算误差高于50%外,其它各年非点源TN负荷和TP负荷计算误差基本上小于30%,具有较好的模拟计算效果。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将为流域的有关管理部门提供该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53.
磷酸盐水泥对^90Sr固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95%MgO的重烧镁砂、磷酸盐和硼砂为原料,制备了磷酸盐水泥,研究其对90Sr的固化性能.同时,通过XRD、SEM等手段对固化体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参照国家标准"放射性废物固化体长期浸出试验"(GB7023—86)对固化体进行抗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90Sr的加入会降低磷酸盐水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随着90...  相似文献   
954.
文章研究了凤眼莲、轮叶黑藻、香根草和水蕹菜四种水生植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跟踪比较了一个月之内它们处理污水时,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pH值和溶解氧的变化,并对实验前后植物鲜重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4种植物均能强化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去除,但各有特点;(2)理论上凤眼莲和轮叶黑藻可在处理废水时相互搭配弥补不足,维持水体中性和较高的DO;(3)植物对废水经过2~3周的处理后,水质明显变好,而植物生长开始减退,应及时收割补种;(4)夏季用水生蕹菜处理废水,不仅改善了水质还能收菜创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探索广东地区在构建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5.
自动增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不足和脱氮率偏低的问题,设计了自动增氧人工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增氧湿地内的DO浓度比普通人工湿地高0.3me期mg/L左右,TN、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7.41%、69.114%,比普通湿地高14.57%、19.79%.同时,自动增氧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普通人工湿地系统,说明自动增氧措施对于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6.
微生物源示踪是通过分析粪便污染源的特异性指纹图谱来确定水体污染来源的新技术.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源示踪过程中依赖数据库的源解析方法和不依赖数据库的源解析方法利弊的分析,利用统计学原理提出了一种依赖数据库的微生物源解析算法.对特异性指纹图谱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建立特异性指纹图谱库,提出基于B/S架构的微生物源示踪分析系统原型设...  相似文献   
957.
本文选择氧化钙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试验,研究其对酸性橙染料的吸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钙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8、灼烧温度为400℃、不调节pH值、改性灰的投加量为14 g/L时,对浓度为25 mg/L酸性橙的脱色率可达95.5%,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粉煤灰对酸性橙的吸附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  相似文献   
958.
经济负荷分配(Economic Load Dispatch,ELD)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ELD优化问题一般数学模型,针对传统数学方法难以处理不可微非线性问题,借助于最大熵理论,利用其推导出的凝聚函数来处理不可微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凝聚函数的负荷经济分配优化模型,并采用光滑化的方法将所建立的模型转化为一般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原对偶内点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处理不可微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在算法的计算效率以及目标优化的结果中显示出了优越性,为解决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59.
以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为例,采用多相流混合物模型与k-ε湍流模型结合对辐流式二沉池内速度场和污泥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出水口悬浮物浓度(SS)为响应目标,对影响二沉池沉淀效果的3个影响因素(进水口流速、颗粒污泥粒径、挡板的淹没深度)进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并经响应表面法分析得到影响出水SS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了二沉池沉降的最佳条件:进水口流速为0.03m·s-1,颗粒污泥粒径为220.41μm,挡板的淹没深度为3.45m,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得到出水口悬浮物浓度值为2.4mg·L-1,较优化之前的仿真结果一周平均值6.7mg·L-1相比,其处理效率提高了64.2%.采用数值仿真和响应表面法结合对二沉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可以加速寻优过程,是工艺优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60.
直接大体积进样,建立生活饮用水中卤氧化物溴酸盐(BrO3-)、亚氯酸盐(ClO2-)、氯酸盐(ClO3-)含量的离子色谱(IC)法。优化的色谱条件为:Metrosep A Supp 7(250 mm)色谱柱配以Metrosep A Supp1保护柱,淋洗液为3.6 mmol/L Na2CO3与1.0 mmol/L NaHCO3;流速为0.6mL/min;进样量为100μL,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方法结果显示:卤氧化物与常见共存阴离子完全分离,标准曲线在(5.0~4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0.8%~105%之间。按S/N=3,BrO3-、ClO2-、ClO3-的检出限分别为(0.9、0.7、1.0)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可与常见阴离子实现同时分析,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中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