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5篇
  免费   9355篇
  国内免费   29783篇
安全科学   8207篇
废物处理   977篇
环保管理   4198篇
综合类   48924篇
基础理论   7461篇
污染及防治   6401篇
评价与监测   3288篇
社会与环境   3128篇
灾害及防治   2169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023篇
  2022年   2765篇
  2021年   2838篇
  2020年   3760篇
  2019年   3078篇
  2018年   3102篇
  2017年   3321篇
  2016年   2800篇
  2015年   3853篇
  2014年   4380篇
  2013年   5029篇
  2012年   5820篇
  2011年   5260篇
  2010年   4957篇
  2009年   4775篇
  2008年   4238篇
  2007年   4274篇
  2006年   3820篇
  2005年   2858篇
  2004年   2197篇
  2003年   1549篇
  2002年   1361篇
  2001年   1305篇
  2000年   1260篇
  1999年   881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485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宁城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宁市大气属煤烟型污染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SO2 、NOx、TSP、降尘 ,虽然随着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的加强 ,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但是工业区大气污染仍然较重。污染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工业区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倍左右 ,城区又高于郊区 2倍 ,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与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人数呈正相关。用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得知污染物对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关联 ,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TSP >降尘 >SO2 >NOx ,最后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3.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演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库汊低于中游而略高于下游。群落的相似性表现为上、中游相近,下游和库汊相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根据计算Shannon-Weiner指数为上游最大,其次为中游,下游再次,库汊最低。与198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小型化明显,生物量增加2.5倍。  相似文献   
24.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利用长江口枯季潮区界大通站近 4 0年来的水文化学观测资料 ,求得长江径流来源的硝酸盐通量 ,并以此作为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结合历年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降水量资料等分析 ,发现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与流域的人口密度、农业氮肥施用量、灌溉面积以及降水量等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产生影响。而降水及灌溉等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氮素向河流流失的过程 ,并经长江径流向河口、海洋输送。 90年代后期 ,由人类因素造成的硝酸盐通量的增加占长江河口硝酸盐输入通量的95 %以上。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大气氮氧化物的沉降是硝酸盐通量增加的直接原因 ,而农业活动、燃料燃烧和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是该通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6.
新时期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区域集群、区域竞争、区域创新、学习区域等新特征,给区域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域发展需要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同样需要创新。本文从新公共管理、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核心竞争力、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区域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湖北省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湿地类型多,面积较大,河、湖湿地系统是主要的湿地类型。湖北湿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景观。近年来,湖北省湿地保护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围垦、污染和过度开发等对湿地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湿地环境遭到干扰和破坏。加强湿地科学的研究,保护管理好湖北湿地及其生态环境,实现湿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湖北省2l世纪环保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9.
北京市发展CNG汽车的条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汽车排放污染物贡献率已达到:HC73.5%,CO63.4%,NOx46%。用CNG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使CO减少97%、HC减少72%、NOx减少39%、CO2减少24%、SO2减少90%。建立CNG加气站和CNG汽车改装这两个CNG应用关键问题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北京市CNG燃料来源有保障。北京市车辆都比较适合使用CNG气体燃料。北京有很强的CNG汽车产业科技力量。对北京市当前发展CNG汽车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0.
神农架主峰南坡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东县北部神农架主峰南坡的送子园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具有种类繁多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经调查发现共分布有中华猕猴桃(A.chiensis)、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革叶猕猴桃(A.rubricalis var.coriacea)、葛枣猴桃(A.ploygama)、京梨猕猴桃(A.callosa var.henryi)、软枣猕猴桃(A.arguta)、巴东猕猴桃(A.tetramera var.badongenisis)、紫果猕猴桃(A.arguta var.purpurea)及紫果新变型、绵毛藤山柳(Clematoclthra lanosa)10种(包括变种、变型)。简述了各种类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种质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指出由于砍伐森林和环境条件的恶化使猕猴桃资源已受到威胁和破坏,提出保护策略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加大科技对猕猴桃资源保护支撑的力度。其主要保育措施:一是在保护区内就地进一步加强物种全面保护;二是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分区建立猕猴桃后种质资源圃,对濒危物种或持有物种进行迁地保护;三是开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建立种子和花粉基因库。并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便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