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8篇
  免费   4760篇
  国内免费   27008篇
安全科学   1335篇
废物处理   390篇
环保管理   1133篇
综合类   30577篇
基础理论   2731篇
污染及防治   5781篇
评价与监测   1564篇
社会与环境   258篇
灾害及防治   36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1966篇
  2018年   2156篇
  2017年   2150篇
  2016年   1897篇
  2015年   2327篇
  2014年   3026篇
  2013年   3225篇
  2012年   3142篇
  2011年   2632篇
  2010年   2450篇
  2009年   2432篇
  2008年   2059篇
  2007年   2033篇
  2006年   1514篇
  2005年   1155篇
  2004年   1010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671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653篇
  1998年   502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M. Baumg  rtner  E. Bock  R. Conrad 《Chemosphere》1992,24(12):1943-1960
Atmospheric NO2 was taken up by samples of various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were highest in soil samples taken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However,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of the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moisture, pH, ammonium, nitrite, or nitrate. NO2 uptake by soil and stone was not abolished by autoclaving indicating a chemical uptake process. NO2 uptake by acidic and air-dry soils and stones resulted in nearly stoichiometric reduction of NO2 to NO. This reduction was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iron and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incubation under 1 ppmv SO2.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2 reduction may be coupled to oxidation of ferrous to ferric iron which may be reduced again by atmospheric SO2 thus regenerating the ferrous iron content of the soil or stone. Conversion of NO2 to NO was not observed in neutral or/and moist soils and stones. NO2 was also taken up by purified and sterilized quartz sand moistend with water. This uptake was enhanced by addition of humic material but not by addition of bacteria which both had been extracted from genuine soil. Under most conditions, only uptake but no release of NO2 was observed. However, NO2 was released in air-dry soils that were heated to 45–65°C, or in ammonium-fertilized soil or stone that was drying up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latter conditions mimicking field practice, the NO2 release reached rates that were similar to the NO release rates.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冲击水浴喷雾式除尘器在柳钢焦化厂的应用试验情况,制作安装,调试运行后检测鉴定表明,冲击水浴喷雾式除尘器应用在冶金焦末粉尘上,不但操作简单,维护方便,除尘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只有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表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与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一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耦合,这种耦合是一种非良性的耦合,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我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革新现有的贫困人口生存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据此,本文提出了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和开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单相塑性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基本上是分别研究讨论的。此文以低碳深冲钢板为例,从能量观点出发,讨论了强度和塑性的内在制约关系,唯象地提出了单相塑性材料塑性破坏的判据,并解释了几个实验现象。此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深冲钢塑性变形形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稻田土壤中是否存在稳定的土壤有机碳(C)、氮(N)和磷(P)比值,基于亚热带区110个水稻土剖面和587个发生层的土壤调查数据库,在区域尺度上分析了典型水稻土C∶N∶P比值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水稻土C∶N∶P比值与土壤-环境因子(地形和母质、土壤发生层、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亚热带区稻田土壤C∶N、C∶P和N∶P的剖面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 6、49和3. 9,C∶N∶P为38∶3. 2∶1.不同母质起源、不同土壤亚类和不同发生层的水稻土C∶N变异相对较小;但C∶P和N∶P的变异很大,两者均值也远低于全球(186和13. 1)和中国土壤(136和9. 3)的C∶P和N∶P的平均水平.尽管稻田土壤剖面的C∶N∶P相对不稳定,但由于稻田表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强烈,表土C∶N相对稳定(14. 2).这反映长期水耕熟化作用下,稻田表土中C和N仍存在紧密的耦合作用.然而,在稻田土壤剖面上,C∶P和N∶P并不稳定,SOC与全P含量、全N与全P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土壤C∶N∶P解耦.地形、土壤质地、氧化铁和容重是调控稻田土壤剖面C∶N∶P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蚯蚓对城镇污泥堆肥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比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以城镇污泥中的微型动物为对象,研究蚯蚓对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仅影响微型动物群落数量,对演替进程无明显影响.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10 d),固着类纤毛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微型动物变化多受限于环境的改变,蚯蚓影响较小;第2阶段(10~30 d),固着类纤毛虫和轮虫向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的过渡阶段,该阶段蚯蚓对线虫数量有一定的限制;第3阶段(30 d后),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蚯蚓对有壳肉足虫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蚯蚓在第1和第2阶段作用不明显,在第3阶段增加了微型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了优势物种的优势程度.对固着类纤毛虫的同化作用是蚯蚓稳定堆肥环境、促进有机质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2016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哈长城市群共计68个县级单元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计量模型以及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县级尺度城市碳排放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和动态空间溢出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碳排放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Moran''s I指数表明研究区城市碳排放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碳排放的高值集聚性呈降低的趋势.②位序规模法则表明,研究区全部城市的碳排放属于次位型分布,高位次城市的碳排放表现突出;在前十位城市的碳排放规模先减少再增加,由分散向集中演变.③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因素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固定投资和外商投资因素仅在时间固定模型中起到正向影响作用;技术进步以及路网密度因素则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④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位于低水平区域与高水平区域的城市在转移过程中保持稳定;位于中低水平区域的城市与高碳排放的城市相邻会降低转移概率,反之则会提升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